通過臉譜治愈心靈?黃江“美術館之夜”真奇妙
一張普通的臉譜,能夠反映什么樣的精神世界?“臉譜”背后的不同“情緒小精靈”的相遇,又會碰撞出什么樣的故事?6月15日晚,一次獨一無二的“相遇”,在黃牛埔美術館“美術館之夜”發(fā)生了。
活動當晚,特邀嘉賓、東莞市積極心理學協(xié)會副秘書長謝月兒,為親子家庭帶來了一次藝術療愈親子課《情緒臉譜》,課程融合了藝術創(chuàng)作與心理教育,吸引了多個親子家庭參與。
活動中,謝月兒通過一個小小的藝術體驗,讓參與者在認識彼此的過程中,了解藝術療愈的概念,領悟到藝術是如何表達情緒的,從而進一步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謝月兒帶領親子家庭探索“九大家族”情緒,鼓勵大家用自己覺得最貼切的顏色、線條和圖案來表達所選擇的情緒。孩子們則各自選擇一個情緒小精靈,用空白面具和丙烯顏料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情緒面具。
隨后,謝月兒組織參與者以家庭為單位,一起編排并演繹了不同情緒小精靈相遇的故事。在此過程中,參與者進一步釋放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并體驗了情緒的相互影響及可變化性。
“情緒和藝術一樣,沒有對與錯之分,我們應該大膽表達,積極擁抱內(nèi)心的每一種情緒。”在謝月兒的指導下,親子家庭通過修改面具,展示故事發(fā)生后情緒的變化,也在變化的過程中感受到心靈的治愈。
這次活動是一場獨特的心靈啟迪之旅,不僅讓參與者感受到了創(chuàng)作的樂趣,更加深了對情緒和藝術的理解。接下來,“美術館之夜”還將積極開展更多相關活動,進一步探索藝術與心理健康之間的聯(lián)系,以藝術架起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
最新推薦
閱讀排行榜
欄目索引
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