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狀告照片攝影師使用自己的照片“侵權”,上市公司視覺中國再次高掛熱搜,引發(fā)眾怒。
此前,微博用戶“Jeff的星空之旅”、攝影師戴建峰發(fā)文稱,視覺中國因為戴建峰的公眾號使用了自己拍攝的173張照片,認為其侵權,遂向自己索賠8萬多元。視覺中國官方微博發(fā)文回應稱,“涉事圖片的銷售授權鏈條清晰完整”,會妥善處理相關“誤解”。
也就是說,事件的鏈條大致是:視覺中國沒有直接得到攝影師的授權,但獲得了其他圖片社的授權,因此認定攝影師本人“侵權”。但最新進展是,戴建峰再次發(fā)文稱,經核實認定視覺中國無權銷售其作品,其他圖片社也無權將其作品版權轉授,不存在所謂“誤解”。
想要把事情理清楚,可能還需要更多細節(jié)和證據的支撐。比如,攝影師當初和其他圖片庫簽訂的合同當中,有沒有規(guī)定可以二次授權?當初合同有沒有排斥自己可以使用?視覺中國有沒有老老實實把賣圖的錢、索賠的錢,按照協議分給攝影師(假如有協議的話)?總之,一切還要以雙方當時的協議為準,有待更多細節(jié)的披露。
但此事之所以引發(fā)熱議,還在于很多網友認為視覺中國這么多年來把所謂的“維權”當作一門一本萬利的生意。該公司甚至懶得去查證原作者是誰、當初的合同是怎么規(guī)定的,而是由法務組直接打包去索賠,相當于“有棗沒棗打三桿”。如果不是這回索賠索到了作者本人頭上,視覺中國似乎從來不認為這種行為有什么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早在2019年,視覺中國就因把國旗、國徽、黑洞圖片收入自家版權圖庫中被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多家媒體點名批評。輿情發(fā)酵后,視覺中國緊急下線相關圖片,發(fā)布致歉信表示接受廣大網民和媒體的監(jiān)督批評,全面配合監(jiān)管部門徹底積極整改。但事實證明,多年之后視覺中國依然我行我素。看來所謂“積極整改”到底有沒有付諸實際行動,還得打上一個問號。
其次,對于視覺中國的所作所為,網友也有話要說?!耙曈X中國吃相難看”“這是自己作死的節(jié)奏啊”“視覺中國不知悔改啊”,新聞底下大量評論表達了同一個意思——天下苦視覺中國久矣。確實,多年來視覺中國“碰瓷”式的維權不僅讓很多用戶、自媒體在使用圖片時膽戰(zhàn)心驚,還嚴重影響到了許多公共資源的流通和分享。
這不能不讓人聯想到此前的中國知網。后者的問題在于,作為重要的國家知識基礎設施,其建設與運營關乎公眾社會權利和文化權利的實現,顯然不能只顧追求商業(yè)利益,特別是“作者下載自己的論文還要付費”,顯然讓事情走向了荒謬。
這個道理其實也適用于視覺中國。圖片當然有知識產權,也是《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針對圖片的商業(yè)變現是合法的,但這并不代表公司可以無限擴張和隨意濫用市場地位,“兩頭通吃”。引導視覺中國等圖片數據庫健康、有序發(fā)展,才能為個人、媒體機構提供更為公平的服務。
因此,面對被高掛的熱搜,視覺中國不能只是“就事論事”。更關鍵的問題是,為什么攝影師使用自己的照片都侵權了?“視覺中國讓圖片變得越來越貴,讓圖片分享變得越來越難”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到底是什么?
就此而言,視覺中國不光要給攝影師本人一個說法,更需要給高度關注此事的公眾一個明確交代:讓圖片數據庫的產權更明晰,在追求商業(yè)利益的同時不能忽視了公共性,視覺中國需要在圖片的商業(yè)化與共享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改一改自身的經營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