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周六福珠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周六福”)披露了招股書,再度闖關深交所主板上市,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
這也是該公司第三次沖刺上市。2019年5月份,周六福首次謀求深市主板上市,不過受其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正中珠江被證監(jiān)會立案調查影響,IPO被中止審查。隨后2020年的第二次上市過程中,在當年10月份召開的發(fā)審委第154次會議上,周六福被否決。
2022年7月,周六福更換保薦機構卷土重來。當年12月份,證監(jiān)會披露了針對其IPO的反饋意見,提出了39個問題。具體來看,公司的同業(yè)競爭、訴訟糾紛、加盟模式等問題仍是監(jiān)管的重點。但在此后,上市未有進展。
最新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周六福對加盟商的依賴有所下降,但加盟業(yè)務仍對其收入和毛利有重要貢獻;同時,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存貨的規(guī)模也逐年增長。而公司過去“訴訟纏身”的狀況也并未有多少改變,目前仍然身背多起未決訴訟。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創(chuàng)始人并不姓周。周六福因為其名字不僅和“周大?!毕嘟€蹭了另外一家品牌“六福珠寶”的熱度,曾被吐槽成是“傍大牌”。
收入依賴加盟商
天眼查顯示,周六福成立于2004年,位于廣東省深圳市,注冊資本為3.66億元。公司集珠寶首飾研發(fā)設計、生產加工、連鎖銷售、品牌運營為一體,主要運營“周六?!敝閷毱放啤?/p>
和眾多珠寶品牌一樣,周六福的主要產品同樣是鉆石飾品和素金產品。不同的是,在業(yè)務模式上,周六福將生產環(huán)節(jié)外包出去,以委托加工為主,結合少量自行生產。
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2年1-6月份,公司通過委托加工形成的珠寶產品總成本占比分別為92.87%、94.54%、97.05%和99.32%;同期自行生產產品總成本占比分別為7.13%、5.46%、2.95%和0.68%。
截至報告期末,周六福執(zhí)行自行生產的子公司已停止生產加工,因此2022年半年度委托加工生產的產品總成本占當期合計產品總成本的比例已達到99.32%。
之前周六福子公司中從事生產的主體為周六福加工廠,臻寶制造于2020年12月成立后,很快在周六福加工廠的生產地址承接了前者的業(yè)務,但臻寶制造后于2022年4月停產。
因此,截至2022年6月30日,周六福的員工構成中,銷售人員達1311人,占比86.31%;管理人員和研發(fā)人員合計208人,而制造人員為0人。
銷售端,周六福形成加盟和自營并重的銷售模式。其中加盟模式下,產品既可以通過公司銷售給加盟商,或直接從授權供應商銷售至加盟商,公司則通過產品銷售收入、品牌使用費及特許經營費方式獲取收入。
自營模式下,公司通過在線下商場開設自營店或通過京東、天貓等第三方電商平臺向終端消費者進行產品銷售。
招股書顯示,周六福重點布局三、四線城市,線下以加盟為其主要銷售模式,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擁有線下終端門店3872家,其中加盟店3798家、自營店74家。
在加盟店占據大多數的情況下,周六福的營收也十分依賴于加盟商。2019年至2022年1-6月份,公司加盟板塊主營業(yè)務收入分別為17.9億元元、13.36億元、15.56億元和6.16億元,分別占整體主營業(yè)務收入的 82.05%、66.77%、57.45%和46.07%。
并且各期加盟板塊的毛利占整體主營業(yè)務毛利的65%以上,顯示出加盟模式在公司內部仍處于重要地位。
不過,從門店數量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周六福的擴張速度在放緩。以加盟店數量為例,報告期內新增門店數量分別為898家、608家、507家和242家,同期關閉門店數量分別為233家、448家、419家和138家。
其結果便是,各期末周六福的加盟店數量較上年末分別凈增加665家、160家、88家及104家,凈增量逐年減少。自營門店方面,疫情之下公司也放緩了拓店步伐,2022年上半年僅新增4家自營門店。
不從事生產和線下依賴經銷商的輕資產模式看似輕松,但也暗藏風險。在渠道上依賴于加盟商,公司坦言經營管理的主導權由加盟商自行把控,不排除加盟商因自身利益考量違規(guī)經營的風險。
生產端,公司的產品生產和設計主要通過與外部專業(yè)珠寶供應商共同合作完成,這也對周六福的品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消費者報道》統(tǒng)計,2017年至2022年間,周六福曾累計7次登上質檢黑榜,遭到多個省市監(jiān)管部門通報。
存貨、應收賬款金額增加
財務數據方面,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周六福營業(yè)收入分別為22.73億元、20.81億元、28.29億元和13.87億元;歸屬母凈利潤分別為4.03億元、3.86億元、4.29億元和3.01億元。
其中2020年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是受新冠疫情爆發(fā)的影響。同時本次招股書相比2020年9月份預披露更新的招股書,2019年的營收和凈利潤數據均有變化,彼時披露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22.69億元和4.13億元,修改后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增加471.5萬元和縮水1047.37萬元。
近年隨著電商業(yè)務規(guī)模增長、自營店鋪數量擴張,周六福的自營模式下的收入占比不斷提升,2022年1-6月自營模式下主營業(yè)務收入合計占比已達到53.93%。
在周六福的收入中,除了產品銷售收入,還有一部分為服務費收入,系加盟模式下公司向加盟商收取的特許經營費和品牌使用費。
報告期內,公司的服務費收入分別為3.09億元、3.21億元、4.76億元和3.56億元,收入占比依次為14.18%、16.06%、17.58%和26.61%。
雖然占比并不高,但服務費超過99%的毛利率,遠高于產品銷售的毛利率,直接拉高了公司的整體毛利率水平。根據招股書,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yè)務毛利率分別為 36.27%、37.62%、34.92%和 44.57%,明顯高于同行業(yè)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值。
早在2020年,證監(jiān)會發(fā)審委會議曾對周六福存貨余額較大且增長加快的原因及合理性提出詢問。去年底的反饋意見中,監(jiān)管也重點關注了公司存貨賬面金額變動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要求聘請評估機構辨別存貨的真實性和存貨價值。
如今,周六福存貨金額較高的問題依然突出。據招股書,各報告期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8.43億元元、11.07億元、12.46億元和13.91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62.24%、70.49%、64.95%和62.53%。
存貨構成顯示,除了原材料、發(fā)出商品等之外,庫存商品在各期末占比在70%上下。公司解釋稱,一方面,珠寶首飾具有單件價值高、款式多以及周轉速度較慢等特點;另一方面,公司需要在總部展廳和各自營店鋪設商品,以及在電商倉庫備貨。
而且周六福的存貨周轉率有所下降,公司將原因歸咎于疫情,但和同行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值相比,公司也明顯偏低。
報告期內,公司的存貨周轉率分別為 1.84 次、1.31 次、1.53 次和 1.15 次。相比之下,同行的平均值為3.43次、3.01次、4.16次和4.51次。
此外,周六福的應收賬款金額也逐年增長。據招股書,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 1.62億元、1.51億元、2.07億元和1.97億元,占各期營業(yè)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7.12%、7.24%、7.33%和 14.22%。
同樣,周六福的應收賬款周轉率低于同行。報告期內,公司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 18.69 次、13.31 次、15.79 次和13.71 次,而可比公司的平均值分別為42.9次、50.61次、76.24次和38.98次。
身背多項未決訴訟
值得一提的是,周六福雖然“姓周”,但創(chuàng)始人為來自廣東潮汕的李偉柱、李偉蓬兄弟。
招股書顯示,2004年4月,李偉蓬、陳創(chuàng)金共同出資100萬元創(chuàng)立周六福。2005年3月,陳創(chuàng)金將所持有的50%股權轉讓給了李偉蓬的兄弟李偉柱。本次發(fā)行前,李偉柱和李偉蓬合計間接持有公司 94.11%的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周六福因為其名字不僅和“周大?!毕嘟?,還蹭了另外一家品牌“六福珠寶”的熱度,被吐槽成是“傍大牌”。據媒體報道,在最初的推廣中,周六福也以“香港知名品牌”自稱。
或許正是因為名字和其他珠寶品牌相似,周六福多年來深陷多起商標糾紛中。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周六福涉及的552條法律糾紛中,有475個侵害商標權糾紛相關案件。
據最新披露的招股書,目前公司仍然存在數起未決訴訟。其中,公司與張建斌及其關聯(lián)公司、關聯(lián)門店之間的系列訴訟持續(xù)多年。
其背景是,早在2010年,張建斌就對香港周六福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第 7519198號“周六福”等商標提出異議,為避免涉訴延緩商標注冊,香港周六福和張建斌簽訂了《和解協(xié)議》。
但履行過程中,周六福一方認為張建斌及其關聯(lián)店面存在違約行為,雙方便打起了官司。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周六福作為原告對張建斌及其關聯(lián)方提起的2項未了解訴訟請求金額合計6000萬元。
此外,演員蔡少芬也對周六福發(fā)起訴訟。
2022年9月,蔡少芬起訴周六福,認為雙方簽訂的《廣告策劃合同》和《補充協(xié)議》到期后,公司仍繼續(xù)在互聯(lián)網等媒介上使用上述合同相關廣告策劃,嚴重違約。
目前,該案件一審已開庭,周六福因上述訴訟事項930萬元資金被凍結。
招股書統(tǒng)計,除與張建斌及其關聯(lián)公司、關聯(lián)門店之間的上述 2 起訴訟外,截至去年11月,周六福還存在282起未結案件,涉訴金額合計2.4億元。
其中未結案的“商標侵權糾紛/不正當競爭糾紛”類案件268起,與商標相關的行政訴訟4起,與商標無關的行政訴訟5起,以及合同糾紛5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