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脫石散、諾氟沙星、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最近以來,不少藥物輪番登上網絡熱搜,引起網友廣泛關注和討論。在線上和線下的很多藥房,蒙脫石散成了“香餑餑”,在短時間內被買完,處于脫銷狀態(tài);日常一瓶進貨價300多元的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目前也被炒到了一千多元。
對這一股搶藥囤藥之風,需要理性、冷靜看待。其實專家早就提醒,針對這一波新冠感染,無論是西藥、中藥,都不存在特效藥,更沒有神藥。適當備一些抗病毒藥、退燒藥,是可以的,但沒必要連蒙脫石散、諾氟沙星這類止瀉藥也大量囤積,更何況諾氟沙星可阻礙骨骼的成長與發(fā)育,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禁止服用。
至于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據專家解釋,其一般用于嚴重的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患者等,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中“靜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不是一回事,更不是新冠患者特異性治療藥物。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多用于ICU病房,平時就比較緊缺,搶購可能導致有需要的患者用不上藥。
這些足以說明,過度囤藥是不必要的,盲目服用更是存在風險。人們對于感染新冠的焦慮情緒可以理解,但也應當多些冷靜,不要盲目囤藥、用藥,加劇社會的緊張情緒。
前段時間布洛芬等藥物的相對稀缺,給很多人留下了陰影,導致部分網友抱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態(tài),“先搶一波再說”。但越是在這種時候,人們越要保持清醒,注重傾聽專業(yè)意見,避免盲目、過度囤藥。尤其要避免好心為家里老人購藥,卻用藥不當,造成老人健康受損,反而降低這一脆弱人群抵御感染的能力。
追溯這一波搶藥的起因,往往是一些來源不明的朋友圈截圖、聊天記錄等,這些信源本身就很可疑。在新冠感染者快速增加之際,有些人心態(tài)敏感、聽風成雨雖事出有因,但整體的社會理性應當保持科學精神,最起碼對專業(yè)意見應保持重視和信賴,而不是被各路傳言牽著走。
與此同時,也要警惕不良商家的炒作、漲價。像2.5克一瓶的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原價多在300到400多元,這兩天一路漲到了一千多元,從以往的情況看,價格飛漲之際趁機漁利的商家并不罕見。網絡傳言一旦被利用,普通人容易被“割韭菜”,最終賠了錢財又傷身。監(jiān)管部門應當及時介入,嚴肅處理這背后是否存在惡意炒作、價格違法等行為。
這一輪新冠感染是對公共衛(wèi)生的挑戰(zhàn),同時也是對公共理性的考驗。對普通人來說,適當備藥、科學用藥,不過度囤藥,更不能亂吃藥。對有關部門來說,也要加強科普宣傳和用藥指導,用專業(yè)的聲音及時紓解公眾情緒、消弭焦慮。堅持科學、理性,是我們盡快走出疫情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