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在互聯網語境下一直以來似乎都有一種特別的魔力,更是吸引了各路英雄豪杰競折腰,然而近年來在這一領域的諸多嘗試,最終都沒能撼動騰訊的地位。即便社交難做,退而求其次選擇做社區(qū)來“曲線救國”,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
頂著互聯網行業(yè)的寒冬期,在2022年春季,阿里做了“友啥”、百度推出“嗨圈圈”,字節(jié)跳動帶來了“識區(qū)”,甚至就連一向以佛系著稱的網易也下場了。不久前,網易方面上線了一款名為“彼應”的社區(qū)產品,據官方介紹,這是一款年輕人的情緒視頻互動社區(qū)。
“情緒視頻互動社區(qū)”這個詞,看起來就讓人頗有些不明覺厲。而在實際的體驗后,我們認為彼應幾乎可以被看做是“純視頻版的知乎”。打開這款APP后,其首頁上呈現的是諸如“想看看大家的書桌”、“有人知道關于探月的知識嗎”、“想買個大牌護膚品怎么挑呢”、“你收到過什么樣的奇葩禮物”等,一系列以“心聲”卡片形式構成的問題,點擊后則會進入其他用戶對這條“心聲”的回應。
看起來,網易方面似乎是發(fā)現了知乎視頻化的步伐頗為不順,所以選擇搶先出手、做一款視頻化的問答社區(qū)。只不過彼應中用戶發(fā)布的“心聲”,大多數都已經是在一兩個月之前的,這種情況顯而易見也喻示著這個平臺幾乎已經“涼了”。
在打開彼應APP首頁底部的“發(fā)現”標簽、進入心聲推薦頁面也不難發(fā)現,這些被推薦的心聲都往往只有個位數的回應,這也足以說明彼應并沒有吸引到足夠社區(qū)實現自循環(huán)的用戶。
當然,要說網易對于彼應沒有投入資源,可能也是不對的。盡管彼應的推薦機制非常一般,對新用戶的引導很糟糕,并沒有像微博、知乎等平臺一般,直接給新用戶推薦優(yōu)質KOL,但從蛛絲馬跡中也可以發(fā)現,官方其實也找了KOL作為種子用戶。就像當年知乎在草創(chuàng)期邀請李開復、馬化騰、王興、雷軍等大佬一樣,彼應也引入了諸如火遍全網的情感博主“陶白白”、美食博主“建哥小廚房”、生活類博主“紙飛君”等,涵蓋各領域的KOL。
然而遺憾的是,這些KOL發(fā)布的同樣內容在彼應與其他平臺的反饋可以說是天差地別,其他平臺輕松“10萬+”、上萬點贊和評論的內容,在彼應中往往只有個位數的點贊或回應,所以這意味著并不是內容的質量不夠,而是彼應的用戶基數太低。這種持續(xù)的負反饋最終讓KOL選擇了離開,而內容生產者的離開,則又導致了缺乏內容可供用戶消費。
那么為什么有高質量的種子用戶提供內容的情況下,彼應沒有做起來呢?
僅從產品角度出發(fā),彼應沒有度過冷啟動期并不難理解。網易方面希望這個平臺的用戶更多地圍繞用戶發(fā)布的心聲進行回應,故而“發(fā)心聲”這個功能被放在了首頁一級入口的C位。同時,用戶自主發(fā)布內容的按鈕,則被隱藏到了“我的”頁面的左上角,圖標更是非常不醒目。但可惜的是,與入口遍及整個APP的“心聲—回應”玩法不同,被隱藏很深的自主投稿發(fā)視頻,反而得到了大多數用戶的青睞。
從發(fā)布內容以及粉絲量較多的用戶主頁上可以看到,明明這些用戶都發(fā)布了數十條以上的視頻,可在選擇了“僅看回應視頻”后,呈現出來的視頻數量就寥寥無幾。再結合此前知乎做視頻的嘗試也在實質上失敗了,所以這也意味著問答社區(qū)做視頻或許壓根就行不通。
雖然彼應希望用戶用視頻回答問題,但用戶卻選擇了自己發(fā)視頻自說自話。知乎做視頻更是使得戶喊出了這樣的話:“警告各位我關注的大V,你們再發(fā)視頻,我就取關你們,謝謝!”
一直以來,作為“慢公司”的網易通常是堅持慢工出細活,擅長在紅海中通過差異化來另辟蹊徑,網易云音樂、網易嚴選、網易有道莫不如此。32歲就曾坐上中國首富位置的丁磊曾表示,“對互聯網而言,慢好像是原罪。但快餐吃太多,人很容易失去感知美好的能力。網易從來不怕慢,不急著融資,不趕著賺錢”。
那么為什么在視頻問答社區(qū)這條賽道上,網易并沒有跑通呢?
在許多觀點看來,視頻問答社區(qū)做不成是因為其本就是個偽命題,而這一點此前曾大手筆投入真金白銀的知乎,也已經現身說法了,現在網易的彼應則屬于蓋棺定論。
誠然,伴隨著抖音、快手、B站的崛起,當下用戶確實更鐘情于視頻化的內容,但視頻與問答社區(qū)卻并不搭。以知名度更高的知乎為例,盡管從表面上來看,知乎是敗于視頻內容的“抖音化”或“小紅書化”,偏離了原本的調性,這種與用戶心智不符的視頻內容傷害了用戶體驗,也破壞了原有的內容生態(tài),但這卻恰恰是創(chuàng)作者根據數據而做出的最優(yōu)解。
創(chuàng)作者選擇將視頻“抖音化”的背景,是知乎的大眾化,但問題是知乎的調性,決定了另一部分用戶更期待在平臺中看到有深度或有趣的圖文內容,并且這種用戶層面的撕裂,也造成了知乎的視頻化以失敗告終。
視頻問答行不通的關鍵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問答社區(qū)存在的價值,是基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型,用戶關注某一問題然后通過社區(qū)來解決,這一類似搜索引擎模式下信息密度更高的圖文內容,顯然更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用戶上知乎或者上彼應,自然是抱著自己有問題需要解答的目的,可視頻內容的信息密度又太低。短視頻的信息量就更低了,在短短幾十秒里能將一個問題講解清楚,對于創(chuàng)作者的要求也是極高的,畢竟一語中的、一針見血背后是極為深厚的知識儲備,可這樣的創(chuàng)作者顯然屈指可數。所以如果想要用視頻內容來解決問題,中長視頻是必然的選擇。
且不提,B站已經珠玉在前、占據了知識類視頻的生態(tài)位,僅僅是制作中長視頻的難度就足以讓大多數創(chuàng)作者頭疼了。鏡頭語言、BGM、情節(jié)分配等等都是額外需要考慮的東西,并且太高的門檻也直接導致了相當一部分創(chuàng)作者放棄,而相比之下,打字并配圖的門檻則幾乎不存在。簡單來說,視頻這種形式雖好,但問答社區(qū)的重點是在問答上,用視頻來回答問題就意味著難度會呈數量級攀升。
反過來說,視頻為什么成就的是抖音、快手,乃至小紅書,因為其更多的是展示自己或生活,滿足的是用戶的集體窺私欲,是大眾的八卦心理、而非求知欲,所以從形式上來說,視頻當然就更適合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