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青久草,四虎永久在线精品,二区免费视频,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黄网在线免费观看,美女露全身永久免费网站,色婷婷六月桃花综合影院

全世界有超6700多種語言:平均兩個星期就有一種在消失

語言的分歧會變得越來越小,信息的交互會變得越來越便捷。但是我們對故鄉(xiāng)的記憶、對鄉(xiāng)音的親近感以及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眷戀,這些和時代的發(fā)展并不矛盾。文丨王莉?qū)?北京語言大學研究員
本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 格致論道講壇”(ID:SELFtalks),原文首發(fā)于2022年4月26日,原標題為《全世界有超過6700多種語言,遺憾的是,平均每兩個星期就有一種在消失 | 王莉?qū)帯?,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大家好,我叫王莉?qū)?,是北京語言大學的一名科研人員,也是一名語言保護者。
可能大家聽過環(huán)境保護、生物保護、文物保護,那么語言保護是做什么的呢?比如漢語方言里對“媽媽”的說法。據(jù)我們不完全統(tǒng)計,大概超過100種。有人說,世界上不同的語言對“媽媽”的說法是一樣的,但這樣的推論碰到漢語方言,顯然就不能成立了。▲ 漢語方言中的“媽媽”(舉例)
我是廣西南寧人,在南寧話里,媽媽叫做“阿媽”“媽媽”;在她不注意的時候,有時候我會偷偷叫她“老乸”??墒墙裉?,我的孩子卻只會把我叫成媽媽、媽咪或是老媽。因為我離開了南寧,來到北京學習、工作、生活,現(xiàn)在我?guī)缀醪粫僬f南寧話了,自然也不會教一個在北京出生長大的孩子說南寧話。像我家這樣的情況,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隨著城市的快速發(fā)展,方言的使用人口也在逐漸地減少,很多方言目前正面臨著無以為繼的局面。我有一位閨蜜,她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她告訴我:現(xiàn)在她在上海,除了跟長輩以外,也不太說上海話。同時,她的女兒也不說上海話了。
這樣的情況不僅發(fā)生在中國。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在全球超過6700種語言中,40%的語言目前瀕危滅絕,平均每兩個星期就有一種語言在消失。因此,語言保護就是在與時間角力。
1
語言需要保護嗎?

那么可能有朋友會問,語言不就是一種交際工具嘛?就好比交通工具,從步行、馬車、自行車、摩托車到后來有了汽車、火車、動車、飛機,工具的更新迭代是太自然不過的事情了,那為什么我們要保護語言呢?首先,方音是我們的地方的聲音身份證。當河南人說“中”,代表著他對你特別滿意;當西安人說“我要請你咥飯”,就說明了他想請你吃一碗熱騰騰的Biangbiang面;當四川人感到“巴巴適適”的時候,那么你可以對他提所有的要求;如果上海人跟你說“老靈呃”,那是夸你特別美麗或相當給力;假如廣東人跟你說“飲咗茶未”——你千萬別當真,他沒想請你喝茶,就是想跟你寒喧兩句而已。如果聽到東北人說“矮呀馬呀”,就證明他的情緒真的到了。
小時候我學過一個成語,叫“蚍蜉撼樹”。我的老師告訴我,蚍蜉是一種大螞蟻,我就想:它大概是一種膽子很大的螞蟻吧!但當我來到雄安新區(qū)調(diào)查方言后,我才發(fā)現(xiàn)在雄安的方言里,螞蟻就叫做“蚍蜉”。原來,“蚍蜉撼樹”的“蚍蜉”就活在距離北京一百公里以外的雄安新區(qū)??!
我們在古詩詞里讀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里的“渠”,就是他的意思。在南寧話里,我們就還把“他”叫做“渠”。像南寧話這樣的方言,在中國的東南比比皆是。“伊昔紅顏美少年”,在福建和臺灣的閩南話里,“他”就叫做“伊”,這也顯示出海峽兩岸一衣帶水、不可分割的親緣關系。前幾年有朋友到日本旅游,在日本的寺廟里看到了這樣一個地方——“東司”?!皷|司”是什么?這可是每家每戶都會有的、每天要在那兒解決大事和小事的地方。如果你問到浙江金華人、安徽黃山人、廣東潮州人,他們就會大聲告訴你:“東司”就是咱們家里的廁所。日本的典籍里還保留著大量用“東司”指代禪林廁所的記錄,這顯示出我們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非常的長遠。
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標志之一。人們會說,在英語、法語等語言里把茶叫做“Tea”或者“Thé”,這是從漢語帶過去的。那么我說,這樣的結(jié)論只對了一半。準確地說,“Tea”這樣的音是從漢語的閩南話里借過去的。今天在廈門話、泉州話里,我們?nèi)匀话巡璺Q之為“dí”,在福州話里我們把茶叫做“dà”。順著海上絲綢之路,茶的閩南讀音走遍了世界各地,目前世界上有80種語言都把茶叫做“Tea”或者“Thé”。
2
精妙的語言文化

前兩天打完疫苗回家,我就跟孩子抱怨說手真疼。我的孩子就很好奇,問我:媽媽,針不是打在你的胳膊上了嘛?手怎么會疼呢?我突然一下明白了:一個在北京出生長大的孩子,是無法理解我們南方人手舞足蹈的快樂的。
在南寧話里,“手”和“腳”指我們的上肢和下肢。我把南寧話這樣的方言放到地圖上,就出現(xiàn)了一個非常美妙的畫面——中國紛繁復雜的方言竟然以長江為界,分成了兩種類型:在長江以南的方言中,“手”和“腳”指的是我們的上肢和下肢;而長江以北的方言,比如在北京話中,“手”和“腳”就已經(jīng)變成巴掌和腳丫子了。
總聽人說,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必須要躺在床上,床是我最喜歡的一種家具。我們把漢語里將床稱之為“炕”的方言放在地圖上,也看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原來“炕”的分布跟今天中國供暖區(qū)的分布是大體一致的。
這兩年有一個非常時尚的節(jié)目《舌尖上的中國》。不管是美食還是語言,舌頭都是我們體驗和表達的載體。大家知道嗎?在我們南寧話里,舌頭要說成“利錢”。為什么呢?因為舌頭的“舌”跟表示折損和虧本意思的“折”是同音字,我當然不能吃一口就虧一口了!所以把“利錢”作為舌頭的別稱。這樣的現(xiàn)象在我國的兩廣地區(qū)和港澳地區(qū)非常常見。
北方的朋友當然也不愿意吃虧,他們對這個問題的處理也非常地巧妙。在北方地區(qū),會把豬舌頭叫做“口條”,大概是舌頭的形狀吧。然而我們在長江流域看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xiàn)象,有一些方言把豬舌頭叫“賺頭”,不能虧本,我還要賺呢!那么還有一些方言,就把舌頭叫做“豬門槍”,似乎也是指舌頭的形狀。
我到長沙出差,長沙的朋友說:我請你吃飯,飯桌上必須要有一個我們長沙人的心頭好,叫做“貓魚”。大概是說我們長沙人對豆腐乳的喜愛就像小貓愛著魚。其實,“貓魚”就是“貓乳”。長沙話里“魚”和“乳”是同音字,而腐乳的“腐”跟老虎的“虎”是同音字。過去老長沙人非常地害怕老虎,既然我在體格上斗不過你,只好在語言上蔑視你,因此就把“腐乳”改成了“貓魚”。
還有人問我:你們做語言保護,這跟普通話是不是矛盾、對立的呀?事實上,普通話是我們國家的通用語言,它雖然高于方言,但也是從方言發(fā)展來的。普通話絕對不是一個固定的、機械的、一成不變的系統(tǒng)。相反,它積極地從不同方言里吸收養(yǎng)料,讓自己變得更為鮮活和靈動。
比如說,普通話從吳方言里吸收了“尷尬”,從西南方言里吸收了“曉得”“搞啥子名堂”。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從粵方言進入到普通話的詞匯就太多了,比如“搞定”“買單”“打工”“搞笑”“老公”“老婆”……這樣的詞都是通過粵語進入了普通話,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們的日常交際語。
同時,普通話有時候也“不太聽話”,并不是所有的普通話詞匯都來自于北方。
“每天太陽照常升起”。在北方地區(qū),其實一般會把太陽叫做“日頭”“老爺兒”或者“日頭老爺兒”。那么“太陽”的說法來自哪兒呢?從地圖上我們看到,它基本上是沿著長江分布,同時從江蘇南京一直向北延伸。這提示我們,“太陽”這個我們每天都在說的詞匯極有可能是通過江淮地區(qū)、順著大運河進入到北方,進入到普通話的。
所以語言保護的是什么?其實保護的是以語言為載體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
我們經(jīng)常把方言叫做“土話”或者是“土語”。曾幾何時,我也覺得南寧話太土了,甚至覺得自己的口音帶著南寧腔,而感到非常地自卑。我特別羨慕能說一口標準普通話的人,就像我們的主持人老師那樣。
但是當我學習語言學以后,我發(fā)現(xiàn)南寧話其實一點兒也不土,我們會把“給”叫做“畀”,把“看”叫做“睇”,而這兩個用法在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辭典《爾雅·釋詁》里面就有記錄。
我們把“天街小雨潤如酥”中的“毛毛雨”叫做“溦溦雨”。我之前一直覺得,這個“溦”可能就是貓咪的“咪”吧。后來學習了語言學,我才知道原來在《說文解字》里,古人早就把“溦”字寫的一清二楚,就是三點水加上一個微笑的“微”的右邊,表示小雨的意思。所以為南寧話帶上了這樣的一個濾鏡以后,我特別驕傲,我覺得會一種方言實在是一件美妙的事。
當我成了一個語言學研究者,我有了更多的機會去調(diào)查不同的語言、方言。在調(diào)查的過程中,我也時常會被語言精妙的結(jié)構(gòu)和神奇的組合方式折服。▲ 讓人震驚的獨龍語
我曾經(jīng)到云南的獨龍江調(diào)查過獨龍語。在中國,獨龍語的使用人口大概不到7000人,同時它是一個沒有文字的語言。在這樣一個非常小眾的語言里,它的動詞和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態(tài)搭配時,竟然發(fā)生了奇妙的變化。語言是要“聽”的,在獨龍語里,如果是他在聽,則說為“dà”(大);我在聽,就是“dāng”(當);我聽到了,那就是“dáng’e”(當了);那如果是他聽到了,就太厲害了,是“duó’e”(奪兒)和“duó’di”(奪嫡)。而這樣的語言,親愛的朋友們,它竟然是漢語的親屬語言。
3
建立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語言資源庫

現(xiàn)在國家對語言保護工作也非常地重視。從2015年開始,教育部、國家語委就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計劃在五年時間里,對全國的語言方言開展調(diào)查、記錄、保存和保護工作。我和我的同行在不停地和時間賽跑,希望在語言消失之前保存記錄下它的蹤跡。那么朋友們會問我,你是怎么保存語言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從兩個令我非常尷尬、直接“社死”的問題開始說吧。
自從我學了語言學以后,朋友還有家里的親戚總問我:這個語言學家是不是就是會說很多語言的人哪?或者有人問我:王老師,你能聽懂全國各地的方言吧?
答案是:呵呵,真沒有。
事實上,我現(xiàn)在只能說帶著南寧腔的普通話,或者早已被普通話滲透了的南寧白話。朋友們可能會問我:你一不會說,二不會聽,那你怎么調(diào)查記錄語言呢?
事實上,我們國家歷來就是一個語言文化非常豐富的國家,我們對語言調(diào)查記錄的傳統(tǒng)可以說是古已有之。▲ 左:(西漢)揚雄 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
右:搭著小車去采風的輶軒使者

在兩千多年前,西漢的揚雄把像我們這樣的人稱之為“輶軒使者”,就是架著小車到四處采風,把當?shù)氐囊恍┰~、句或者民歌記錄回來的人。我們今天做的語言調(diào)查,其實跟兩千多年前的這個模式大體相同。不過我們比揚雄幸運,在他的基礎上,我們現(xiàn)在還會用錄音機、攝像機包括國際音標等手段去記錄語言??梢哉f,語言的調(diào)查記錄在中國是有文脈的、是有傳承的。
那么在采風、現(xiàn)在一般叫做田野調(diào)查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跋山涉水、語言不通、文化隔閡、蚊叮蟲咬這些我們就不說了,但是在各種困難里面,最難的還是要找到一個靠譜的發(fā)音人。▲ 傳統(tǒng)的渡江工具:溜索
前幾年,我?guī)е鴮W生到浙江西南部一個說客家話的村子里做調(diào)查。當?shù)氐某W∪丝谥挥胁坏?0個人,我們經(jīng)常要拜托各種各樣的關系發(fā)動海選,挨家挨戶地上門動員,然后慢慢地跟別人解釋我們做語言保護的意義,可能有時候還是找不到一個發(fā)音人。▲ 田野調(diào)查剪影
我也經(jīng)常被別人當成騙子,覺得我像搞傳銷的、賣保險的、賣理財產(chǎn)品的。當我非常虔誠地掏出我的名片或者工作證說,我是北京語言大學一名老師的時候,對方更是坐實了我“騙子”的身份。中國怎么能有一個大學專門搞語言哪(笑)!所以我時常感慨:找到一個靠譜的發(fā)音人,可比找到一個對象難得多得多。▲河北安新點發(fā)音人臧國安
那么我們理想的發(fā)音人是什么樣的呢?一言以蔽之,他叫“方言老男”,是一位能說地道方言的老年男性。說他老吧?年齡大概也就在55到70歲之間,這樣就能保證他在從小學說話的時候沒有受到太多外來文化的干擾。我們希望他的文化水平大概在小學到中學之間,這樣能避免他過分地受到讀書音的干擾。我們希望他是一位男性,各位女士,這當然不是性別歧視,而是因為在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社會中,女性往往是從外地嫁過來的。▲ 左: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星沙鎮(zhèn)發(fā)音人周小華
中: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溫泉鎮(zhèn)陳方
右: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潯陽街道發(fā)音人李莫愁

那么同理,我們也會去尋找“老女”“青女”“青男”作為我們的調(diào)查對象。我們也是在這樣的一些老青對比里,明顯地感受到了語言在變化。
我在深圳調(diào)查的時候,“老男”告訴我,他們把水泥叫做“紅毛泥”。因為水泥是一種外來的物品,他們覺得外國人的形象大概就是頭發(fā)是紅色的,所以稱之為紅毛泥。但是在青年的發(fā)音人里,我們就聽不到這樣的說法了。▲ 語保人搭建的臨時錄音棚
要做一位靠譜的發(fā)音人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說是一件苦差事。他要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集中用他的方言反復地為我們示范上萬個字、詞、句、語篇的發(fā)音。有時候為了讓我們的記錄更加準確,發(fā)音人有時要連著說十幾遍、二十遍同一個字,不勝其煩。
我們在河北安新調(diào)查的時候,我們的“老男”發(fā)音人臧老師在碼頭上還有別的工作。為了兼顧他的工作,我們就只好在碼頭旁邊搭了一個簡易小棚。
各位,三伏天??!記了一會兒全身就濕透了。然后我們就到棚子外吹一會兒白洋淀吹來的風,身體干了一點以后,回去又繼續(xù)記錄。臧老師告訴我們,盡管這樣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他愿意配合我們這么做。因為他認為老一輩的語言應該記錄保存下去,至少不能在他這兒就斷了根。
在語保路上,我有一位出名的好朋友,他的名字叫汪涵。他告訴我,他曾經(jīng)把幾位八九十歲的湖南老人請到錄音棚里,請這些老人用方言吟誦古典詩詞。工作完成后,有個老人家流淚了。他說他在吟誦的時候,想起了自己私塾里的先生,想起了他的同學,這些人已經(jīng)走了。幾十年來,沒有人愿意聽他用方言來吟誦,而這樣的愿望在我們的錄音棚里實現(xiàn)了。
經(jīng)過五年的努力,我們終于建成了一個覆蓋全國各地區(qū)各語種的語言資源庫。同時,它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語言資源庫。
在此,我向各位朋友發(fā)出邀請,請大家登錄我們的平臺(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采錄展示平臺),看一看上面是否已經(jīng)有了你的家鄉(xiāng)話?或者我們對方音的采集和記錄,是否符合你對家鄉(xiāng)的印象?同時也特別期待各位能夠在平臺上跟我們互動,在平臺上留下你的聲音。▲ 4500多位語保人
這個平臺背后,是一個凝聚了全國35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4500位語保人以及9000多位語言發(fā)音人心血的動人語保故事。▲ 9000余位語言方言發(fā)音人
4
語言保護,最需要的是“用”

現(xiàn)在語言保存的工作基本已經(jīng)完成了,但是語言保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好比做動物保護,我們不能只滿足于將動物的標本放到博物館里,我們希望動物能夠重新回到大自然,在大自然里自由地奔跑,一直不停地繁衍下去。
我們對語言保護的心愿是相同的,我們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和我們的孩子,他們能夠了解方言、使用方言、熱愛方言,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方言才能活下去。
每年的2月21號是國際母語日,在這一天,我會給我的學生留一份非常特殊的作業(yè),請他們用方言對自己說一句話。可以是一段流水賬,可以是對當下的感悟,也可以是對未來的期許,當然也可以是一個自己無法言說的表白。
當方言的表達從作業(yè)變成了習慣,我的學生自然也就成了方言的傳承者,成為了年輕一代的語保人。我們關注到,現(xiàn)在有一些非常有才華的藝術家,他們正在嘗試用方言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藝術作品。其實目前很多影視作品都有方言版,而且在年輕人中也很是出圈。比如《讓子彈飛》的四川話版,《山海情》的西北方言版,我覺得這都是非常好的嘗試。這是一個南寧話的表情包,不應該讓我學生看到。私下里“放飛自我”的時候,我經(jīng)常在各種各樣的同學群、老鄉(xiāng)群里用到這樣的表情包,比如南寧話里“得不得捏”,其實是我在向你撒嬌;我說你好“Ging哦”,就說明你特別棒;“切咧”是一個特別有南寧腔的詞,那“切咧”是什么?對不起各位,我沒法用普通話來完全表達,大概我現(xiàn)在的這個樣子就有點“切咧”。
當然我也知道,不管我做不做語保,時代的洪流都將是一往無前的。無論是在當下,還是在已經(jīng)拉開帷幕的元宇宙,語言的分歧會變得越來越小,信息的交互會變得越來越便捷。但是我們對故鄉(xiāng)的記憶、對鄉(xiāng)音的親近感以及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眷戀,這些和時代的發(fā)展并不矛盾。相反,它為我們這個世界留下了多元、生動和創(chuàng)意。而我目前努力做的就是與時間賽跑,留下這一份獨特的魅力。哪怕我需要跋山涉水、遠渡重洋,哪怕我需要深入原始森林里的一個古老的村落,哪怕我竭盡所能,也只是把這些聲音的碎片匯聚起來,請你來聽一聽,我覺得也是值得的。
就像我經(jīng)常幻想,如果我能夠穿越時空,把當年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把李白、杜甫吟詩作賦的語言記錄下來,該有多酷呀!那正好比千百年之后有人登錄了語保平臺,打開了這份我們?yōu)樗粝碌亩Y物,會不會像今天的你我一樣,感覺到心里一動呢?
我是語保人王莉?qū)帯Vx謝大家!
文章來源于格致論道講壇 ,作者王莉?qū)?/span>
原標題:《全世界有超過6700多種語言,遺憾的是,平均每兩個星期就有一種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