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騰訊醫(yī)典
有這么一群人:
他們在寂靜的深夜,注意力超強,精神頭賊好,工作和學習效率倍兒高。
在陽光普照的白天,卻昏昏沉沉,頭腦宕機……
人們經(jīng)常用“夜貓子”來稱呼他們。很多時候,他們無奈被貼上“拖延”“偷懶”“腦子不好使”的標簽。(圖片來源:soogif)“夜貓子”是體質(zhì)特殊?還是哪里和其他人不同?
1976年,心理學家設(shè)計了一套問卷評估法,來確定不同的睡眠偏好[1]。
根據(jù)研究結(jié)果,至少存在3種偏好類型:
云雀型:傾向于早睡早起;
夜貓子型:傾向于晚睡晚起;
蜂鳥型:正常作息,沒有特別的傾向。
總體來說,正常人(蜂鳥型)大約占人群比例的1/2,而夜貓子約占1/4[2]。
對正常人來說,嗨到凌晨兩三點就算是熬夜,哪怕睡眠的時間夠長,白天起來也容易昏昏沉沉,長期這樣下來,就會對身體不好;
但是對夜貓子來說,晚上兩三點入睡,算是正常情況,并不是所謂的“熬夜”,只要睡足自己需要的睡眠時間(比如睡夠8小時),白天依然精神十足。
怎么判斷你是不是夜貓子?
一條很重要的原則:深夜時分,你是生理上的“睡不著”,還是心理上的“不想睡”。(圖片來源:soogif)
如果你只是被繁忙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偶爾想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擁有一點屬于自己的時間,然后拿起手機忘記了時間;
如果你深夜被老板壓榨,趕工作趕進度,不得不挺??;
那么,很遺憾。
你并不是真正的夜貓子。我們雖然能通過給自己施加刺激(咖啡、鬧鐘等)來推遲入睡時間,決定什么時候醒來,但我們身體內(nèi)在的睡眠-覺醒節(jié)奏卻并不能被意識支配,它有自己的一套運作方式,受人體生物鐘的調(diào)節(jié)。
不到半夜睡不著的人,問題就出在這里:生物鐘不準了。
夜貓子們的這種睡眠狀態(tài),還有個學名叫“睡眠周期延遲征”。
簡單講,睡眠—覺醒周期整體被推遲了,生物鐘被往后撥了。和正常人相比,睡得要晚,醒得就要遲。不一定有什么壓力非得熬夜,就是不到深夜那個點睡不著。
這時候,夜貓子就想問了,是哪個缺心眼的亂撥了我的鐘?
真怪不了別人,這可能是基因決定的[3]。
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351個基因與起床時間有關(guān),這些基因影響一個人的晝夜節(jié)律,進而決定其睡眠類型[3]。當然,環(huán)境也起著很大作用,夜貓子的形成也有后天誘發(fā)因素。(圖片來源:soogif)
日本有研究,半數(shù)患者癥狀始于兒童或者青春期,可能由于長假玩得昏天黑地,或者備考,成年人看電視、玩游戲、刷手機、夜間工作,也是榜上有名[4]。但說一千道一萬,“夜貓子體質(zhì)”對于一個現(xiàn)代社會的人來說,并不友好。
古語說“一日之計在于晨”;
魯迅先生在自己的課桌上刻個“早”字;
外國人都有諺語“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夜貓子體質(zhì)能扭轉(zhuǎn)嗎?(圖片來源:soogif)
別發(fā)愁,如果你是一個想要變身“早起鳥”的夜貓子,不妨試試下面這 4個方法:
1. 入睡時,關(guān)掉所有的燈光(關(guān)燈后別再看手機,有條件的還可以使用遮光窗簾),讓自己處于黑暗中,讓體內(nèi)的褪黑素自然分泌,來使自己感到困倦、及早入睡。
2. 適當給窗簾留一道縫隙,讓眼睛在早晨能夠接觸到太陽光而自然醒來,開啟美好的一天。
3. 如果白天覺得疲乏,可以通過10~30分鐘的小睡,來簡單補償一下,或養(yǎng)成規(guī)律。
4. 心態(tài)平和,不要對睡眠和早起抱有壓力,調(diào)整生物鐘周期較長,不要為求快而焦慮。
最后,還要特別提醒大家:如果你的作息已經(jīng)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工作,而且自己很難調(diào)節(jié)過來。請及時向醫(yī)生尋求幫助,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調(diào)節(jié)或治療。(圖片來源:soogif)審稿專家:胡強
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博士生、副主任醫(yī)師
參考文獻
[1]Horne JA, Ostberg O. A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to determine morningness-eveningness in human circadian rhythms. Int J Chronobiol. 1976;4(2):97-110.
[2]Roenneberg T, Kuehnle T, Juda M, Kantermann T, Allebrandt K, Gordijn M, Merrow M. Epidemiology of the human circadian clock. Sleep Med Rev. 2007 Dec;11(6):429-38.
[3]Jones SE, Lane JM,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es of chronotype in 697,828 individual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circadian rhythms. Nat Commun. 2019 Jan 29;10(1):343.
[4]Okawa M, Uchiyama M.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s: characteristics and entrainment pathology in delayed sleep phase and non-24-h sleep-wake syndrome. Sleep Med Rev. 2007 Dec;11(6):4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