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氣溫
真是一個字
冷
要說什么食物
與這個季節(jié)最配
那非火鍋莫屬
在大家的“火鍋清單”中
除了各種肉類和蔬菜
丸子類也是火鍋中的常客
撒尿牛丸、魚丸、蝦丸
…...
正是這種讓許多人喜愛的食物
不少人卻心存疑惑
肉丸都是什么做的呢?
牛肉丸里全是牛肉嗎?
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
今天
我們就好好地說一說
“牛肉丸”里都是牛肉嗎?
很多人覺得牛肉丸里肯定都是牛肉,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牛肉丸的配料表中有明確標識,其中會含有一定量的豬肉、雞肉、鴨肉,有些還會添加魚肉、肉粉等配料,牛肉在牛肉丸當中并不一定含量最多。
那么,肉丸當中應該只含有肉,為什么會有其他成分呢?
關于這個問題,行業(yè)標準《SB/T 10379-2012 速凍調(diào)制食品》當中有明確規(guī)定:
含有雞肉、豬肉、魚肉、蝦肉的肉糜類制品,豬肉、雞肉、魚肉、蝦肉的含量應≥10%;而含有蟹肉、牛肉、羊肉的肉糜類制品,蟹肉、牛肉、羊肉的含量應≥8%。
行業(yè)標準《肉丸》(SB/T 10610-2011)中規(guī)定:
禽畜肉丸里禽畜肉含量要占第一位,水產(chǎn)品肉丸里水產(chǎn)品肉含量要占第一位;此標準還針對肉丸中的含肉量進行了分級,普通級需要含肉量≥45%,優(yōu)級需要含肉量≥55%,特級需要含肉量≥65%。
行業(yè)標準《凍魚糜制品》(SC/T 3701-2003)中明確規(guī)定:
產(chǎn)品里的淀粉含量≤15%(除了模擬蟹肉要求淀粉含量≤10%),其中并沒有規(guī)定魚糜的添加量。高質(zhì)量的魚丸、蝦丸,其標簽當中一般會標明魚肉(蝦肉)的含量。
因此,肉丸、魚丸、蝦丸中并非全是肉,可能含有淀粉和某些允許加入的食品添加劑。
注意,這里提到的是食品添加劑,并非“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劑只要符合國標的規(guī)定進行添加使用,不存在超范圍和超限量添加的行為,其安全性完全可以放心。
常吃肉丸類食品可能存在的健康風險
1、脂肪含量高
和自家做的肉丸子相比,市面上售賣的肉丸多是軟嫩細膩且肉香四溢,這和脂肪含量密不可分。
一般的肉丸的配料表中都會標注,存在牛脂肪、豬油膘、雞皮、起酥油等物質(zhì),而且它們的位置還相對靠前(含量多)。
脂肪含量高打造了丸子的美味,食多無疑會增加肥胖、血脂異常等問題的發(fā)生風險。
2、“鈉”含量高
市面上的肉丸類食品,鈉含量普遍都在500mg/100g以上,常吃這樣的肉丸,“鈉”的超標風險會增加。從健康角度考慮,對于身體存在較多潛在威脅(血壓升高、缺鈣風險增加等)。
如何挑選肉丸?
1、選擇預包裝肉丸類食品
相對而言,大品牌商家生產(chǎn)的肉丸,相關檢驗檢疫的機制更完善,標簽信息更值得信賴,不建議購買零散手作肉丸或小商小販售賣的“雜牌”食品。
2、關注肉的含量
認真閱讀食品標簽,購買牛肉、魚肉、蝦肉含量更高的制品。
3、關注“肉”的組成
除了肉的含量以外,“肉的組成”同樣至關重要。拿年輕人喜歡的撒尿牛丸舉例,有些撒尿牛丸不一定就是牛肉做的,配料表的前幾位大多為雞肉、豬肉等成分,可以根據(jù)需求進行選擇。
4、關注熱量和鈉含量
購買肉丸類食品要關注《營養(yǎng)成分表》當中的能量(熱量)和鈉含量,從健康的角度出發(fā),熱量低、鈉含量低的肉丸更健康,可優(yōu)先選擇。
這三種肉丸不建議購買
1、街邊售賣的廉價肉丸不要買。不了解其生產(chǎn)信息,風險較高。
2、裸露售賣的肉丸不要買。2011年實施的行業(yè)標準《肉丸》當中明確規(guī)定:在銷售環(huán)節(jié),肉丸應配有冷藏柜或冷凍柜,不應裸露銷售。裸露銷售的肉丸,其產(chǎn)品變質(zhì)的風險更高。
3、朋友圈、個人售賣的“手作肉丸”。無檢驗檢疫機制,安全風險較高。
綜上,無論是哪種肉制作而成的丸子,偶爾品嘗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度食用;購買時關注肉丸質(zhì)量,選擇質(zhì)量更高的丸子,健康品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