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青久草,四虎永久在线精品,二区免费视频,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黄网在线免费观看,美女露全身永久免费网站,色婷婷六月桃花综合影院

哀牢山4名調查人員遇難背后:一次普通而危險的野調任務

中國地質調查局4名野外調查人員在云南哀牢山犧牲后,他們所屬的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被推到風口浪尖。
遇難者的遺物被發(fā)現(xiàn)后,就有不少聲音質疑,這樣的食物和裝備,是否是4名隊員完成一次野外地質調查所要做的準備?是否能幫助他們應對哀牢山特殊地理環(huán)境、氣候帶來的各種風險?紅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黨委書記范忠禹,但他均以“暫時無法回答媒體”為由婉拒。4名遇難隊員此前曾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部隊服役,來自江西、重慶、四川宜賓及昆明四地

4名遇難隊員此前曾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部隊服役,來自江西、重慶、四川宜賓及昆明四地

4名隊員是否具備足夠的野外勘查經驗,行前物資裝備是否齊全,相關單位是否存在管理問題,從事自然資源調查是否有章可循等,成為此次事故關注的重心。紅星新聞記者對話有著20多年地質調查經驗的專家龔波(化名),詳解野外勘探的行業(yè)現(xiàn)狀和規(guī)范,試圖厘清此次哀牢山悲劇背后的種種疑問。
01
4名遇難隊員均為臨時抽調?

11月13日,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4名隊員,從云南普洱市鎮(zhèn)沅縣進入哀牢山腹地野外作業(yè)后失聯(lián)。
按照原計劃,4名隊員13日徒步進入哀牢山,翻過山脈到達玉溪市新平縣完成預定任務,會在13日下午或14日上午下山。但是,在計劃時間內他們并未下山。11月22日,4名隊員被搜救人員找到,均已遇難。
紅星新聞記者從搜救前線指揮部確認,4名遇難隊員分別是張金榜、張瑜、劉宇、楊明,此前曾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部隊服役,他們最大的32歲,最小的25歲,都曾當過兵,來自江西、重慶、四川宜賓及昆明四地。11月21日,救援組在哀牢山中搜尋失聯(lián)人員。圖據(jù)鎮(zhèn)沅縣委宣傳部

11月21日,救援組在哀牢山中搜尋失聯(lián)人員。圖據(jù)鎮(zhèn)沅縣委宣傳部

公開資料顯示,武警黃金部隊成立于1979年3月7日,是一支應國家黃金戰(zhàn)略儲備迫切需要而誕生的部隊,擔負著黃金地質普查、勘探和生產任務。
2011年,武警黃金部隊任務職能做出重大調整,中心任務由尋金找礦,向區(qū)域地質調查、礦產遠景調查和多金屬勘查、地質災害救援轉變。2018年,武警黃金部隊轉為非現(xiàn)役專業(yè)隊伍,并入自然資源部,承擔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任務和多金屬礦產資源勘查任務。有資料顯示,武警黃金十支隊駐哀牢山半坡工作區(qū)開展探礦采樣的工作。
哀牢山位于中國云南中部,是云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分界線,其為西北——東南走向,起于大理州南部,止于紅河州南部。而哀牢山自然保護區(qū)是全國最大的原始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區(qū),其森林覆蓋率85.1%,最高海拔達3156.9米。
2020年8月,由原武警黃金部隊轉隸組建的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在京掛牌成立。官網顯示,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統(tǒng)一管理全國13個專業(yè)地質調查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是其中之一。
4名調查人員遇難后,各方質疑他們是否擁有豐富的野外勘探經驗。在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云南省登山戶外運動協(xié)會副會長表示,4人能力強,具備豐富的野外生活經驗。而資深地質專家王宇則認為,4人對哀牢山當?shù)貧夂?、自然地理特點和變化規(guī)律了解不夠,他們的危機和應急意識不強,面臨生命危險時,缺乏預見性和估計不足。4名遇難者所屬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綜合調查中心。來源:紅星新聞

4名遇難者所屬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綜合調查中心。來源:紅星新聞

有接近該調查中心的人士透露稱,4名調查人員于2018年8月進入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從事自然資源調查工作,參與進行了一兩年野外勘探,進行過短暫的儀器操作培訓,聽過野外安全講座。
該人士稱,此次林調行動,從各個辦公室抽調了100多人參與,4名調查人員也在其中。據(jù)他所知,參與此次林調的人員,沒有專門的標準和門檻,主要是“年輕人上”。每個小組都有固定樣地點號,需要自己去分析,研究進山路線。
該人士透露,該中心曾為隊員配發(fā)過手電、充電寶、登山背包等物資,但是此次臨時組織的行動并沒有專門給相關人員配背包和沖鋒衣、鞋等用品,也沒有專門對天氣和線路進行預先的分析與研判,“沒什么技術含量”。
該人士還告訴紅星新聞記者,4名調查人員只知道RTK是到達樣地點位后,用來定位樣地的坐標的,到點才會開機采坐標,“并不知道這個裝置在途中有定位功能,還有求救功能。”
對于以上疑問,紅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黨委書記范忠禹,但他均以“暫時無法回答媒體”為由婉拒。據(jù)《玉溪日報》報道,此前,范忠禹曾在設立于新平縣境內的一線指揮部,與玉溪市的領導共同研究對4名失蹤人員的救援工作。
據(jù)中國地質調查局官網,在2021年5月6日,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曾臨時組建由18名員工、6個小組構成的“突擊隊”,進入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開展土地質量調查樣品采集任務,上山和下山分別用時6小時和5小時,隨后完成樣品采集。
多名自然資源調查領域的專家均向紅星新聞記者強調,自然資源調查本身是一項具有危險性的工作。
據(jù)國土資源報報道,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云南大紅山鐵礦會戰(zhàn)期間,幾千名地質隊員在哀牢山深處的原始森林中開展工作,僅云南第九地質隊一個隊就在會戰(zhàn)期間犧牲了34名職工,平均年齡39歲。
02
4人是否有野外勘查經驗?

有20多年地質調查經驗的專家龔波介紹,森林調查、地質調查、物種調查等都屬于自然資源調查,三者有相同之處。本次哀牢山進行的樣方調查,是指在出發(fā)前選好調查植物群落數(shù)量的樣方地塊,到了選定區(qū)域后再打開RTK定位儀開始調查、采集數(shù)據(jù),“是對點的調查,而地質調查是‘線’的調查?!彼f。
在龔波看來,一般野外地質勘查當天去當天回,技術難度不大,主要靠調查員自己的經驗,不進行天氣和路線分析很正常,“此前他們所在部隊就是搞地質勘探的,后來轉入單位也從事同樣工作,不能說他們不專業(yè),應該是專業(yè)對口?!?/span>
龔波認為,造成此次悲劇最主要原因,可能是4名調查人員比較大意,對困難預知不足,相應準備也不足。在最終調查結果出來前,龔波對以下幾個問題比較疑惑:他們?yōu)槭裁礇]有往山下走?他們帶了汽油可以生火,為什么還會失溫?
此前有媒體報道,因羅盤失靈,4名調查人員一直圍著簡易營地跑。龔波說,有可能是4人當時已經很冷了,為了不失溫,他們想保持自己的體溫,只能繞圈跑,但是最終體力不支倒下。
龔波有過山上迷路的經歷。當年他們兩人上山,遇大霧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見,羅盤只能告訴他們營地和目的地大致方位,但找不到具體的路。到下午三四點,他們沒有繼續(xù)前進,而是立刻找一條山溝,沿著山溝走,最終在晚上12點半找到村子。
03
所帶物資裝備是否齊全?

除了4名調查人員的野外勘探經驗,網友質疑最多的是他們的物資裝備。有人甚至認為,4名調查人員可能存在項目資金被克扣、單位配備的裝備老舊、物資不足。
據(jù)紅星新聞此前報道,進入哀牢山前,4人攜帶的食物包括:2包蛋黃派、4個八寶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雞翅、4瓶飲料;香煙若干;穿的包括:張金榜(黃色沖鋒衣+保暖內衣),楊敏、張瑜(迷彩服+保暖內衣),劉宇(羽絨服+配發(fā)的沖鋒衣)。
作業(yè)工具包括:RTK定位儀,森林羅盤,2把工兵鏟,3把砍刀,油漆,排筆,樹牌,卷尺,皮尺,釘子,一次性雨衣,1個2萬毫安充電寶,1礦泉水瓶汽油(駕駛員何某某擔心他們晚上下不了山,從備用油桶里給他們倒的1礦泉水瓶汽油,供生火取暖、防野獸、稀釋油漆用);張瑜背了1個迷彩大包(吃的和作業(yè)工具),張金榜背了1個灰色藍色雙肩包(羅盤、平板)。搜救人員發(fā)現(xiàn)的失聯(lián)人員的雨衣碎片。圖據(jù)央視新聞

搜救人員發(fā)現(xiàn)的失聯(lián)人員的雨衣碎片。圖據(jù)央視新聞

龔波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野外勘探項目的經費一般較為充裕,單位會配發(fā)野外裝備,比如背包、雨衣、羽絨服等,一般也不存在克扣資金情形。因為上山的裝備需要自己背,所以很多人會選擇輕裝前行,“我們發(fā)的雨衣很厚很重,所以一般都不愿背上山?!?/span>
對于野外作業(yè)的經費與補助,據(jù)接近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的人士表示,單位給隊員的補助是300元食宿包干,由他們自己準備食物和水,“領導在這塊不會做強調,下雨最多帶件一次性雨衣?!?/span>
龔波也表示,他們行前的食物準備,一般是由單位下發(fā)經費,由個人自行采購,“我們有任務時,早上四五點鐘起床,然后必須吃干的東西,比如很多肉、米飯。之后帶上干糧,一般是壓縮餅干、火腿腸、巧克力、奶糖,主要是高熱量的食物?!?/span>
“他們準備的食品像是自己喜歡吃的,不像是山上所需要的?!饼彶ㄏ氩幻靼?,既然知道有可能要在山上住一晚,為什么物資沒有帶夠?
根據(jù)龔波的經驗,在外出進行地質勘探時,一般情況下他不會在野外露營露宿,“都是當天上去,當天下來。因為晚上在野外住是非常危險的,沒有特殊情況就當天必須回來?!?/span>
如情況特殊,需要留宿山中,怎么辦?
龔波稱,在下午4點左右,就需要趁著天色未黑,為過夜做準備,“馬上找露營地,比如山洞、巖墻,把樹砍下來搭個窩棚,提前把柴火找好”,晚上露宿時需有人值夜,看好柴火,“火一熄,人就容易失溫,所以生火特別重要?!?/span>
此外,很多人不理解4名調查人員的聯(lián)絡裝備RTK為何失效?RTK設備是一種非常先進的定位儀器,只要打開,就能通過衛(wèi)星將實時數(shù)據(jù)傳送至后方指揮中心,后方指揮中心也能夠通過相關數(shù)據(jù)準確定位出設備所在的位置,差別屬于“厘米級”。
但是,4名調查人員攜帶的4臺RTK設備,進山后并沒有被打開過。據(jù)媒體報道,4名調查人員13日進山后,13日中午12點59分,曾最后一次與外界通話;14日7時30分,哀牢山附近基站最后一次收到隊員的手機信號。
龔波則表示,有時候高科技產品在原始森林沒法用,RTK設備也有可能沒辦法接受信號,“原始森林和開發(fā)過的森林不一樣。如果建的基站離得遠,打開了也無法接收信號?!?/span>
04
自然資源調查是否有行業(yè)規(guī)范?

實際上,對于自然資源調查工作的指導,國內不乏規(guī)范和標準文件。
以地質調查為例,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等單位起草、于2005年5月1日實施的《地質勘探安全規(guī)程》(下稱“安全規(guī)程”),對地質勘探單位的制度健全、從業(yè)人員相關技能等均作出相關規(guī)定。
比如,地質勘探項目組每年野外工作出隊前或變換工作地區(qū)前,應對從業(yè)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從業(yè)人員應熟悉工作地區(qū)人文、地理和危險因素,掌握當?shù)匾巴馍?、避險和相關應急技能。《地質勘探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

《地質勘探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

《安全規(guī)程》還提到,地質勘探單位應了解和掌握工作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地理和安全情況等信息,并且需將安全信息和預防措施及時向野外從業(yè)人員告知。此外,地質勘探單位應為野外從業(yè)人員配備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無線電通訊設備等裝備。
此外,在森林資源調查上,由國家林業(yè)局調查規(guī)劃設計員起草、于2011年6月1日實施的《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技術規(guī)程》,對森林調查范圍、內容、調查準備等有所規(guī)范,比如其中提到,要根據(jù)調查人員數(shù)量、外業(yè)工作量準備調查必要的調查儀器和設備。
紅星新聞記者查詢發(fā)現(xiàn),一些地方政府在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方案的制定上則做了進一步細化,如浙江省的文件中規(guī)定,委托調查承擔單位必須持有相應的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設計資質證書;調查員實行持證上崗制度。為統(tǒng)一技術方法,調查單位在開展調查工作前,應對調查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經考核合格后的調查人員方可參加調查工作。
此外,據(jù)紅星新聞記者了解,野外作業(yè)人員也會參考《野外地質工作實用手冊》、《野外地質工作生存教程》等書目。
龔波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對于野外自然資源調查工作,目前沒有強制性的規(guī)定,而像《野外地質工作生存教程》這類參考內容比較詳細,但實際工作情形千變萬化,如怎么選營地,嚴格按照參考書上做法,工作或難以進行。
龔波指出,野外調查工作的開展,更依賴于專業(yè)人員的經驗,“‘傳幫帶’很重要?!饼彶ū硎?,地質調查工作以前常出現(xiàn)安全事故,因此在執(zhí)行任務的人員組織會考慮讓年紀大、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帶年輕人,“上山前,有經驗的老地質人就會反復叮囑年輕人該注意哪些事項,甚至會檢查我們的包?!?/span>
《安全規(guī)程》中提到地質勘探項目組(車間、分隊)應設置專職或兼職安全員。龔波表示,在實際工作中,會根據(jù)工作單位數(shù)量來配備安全員,比如一個項目或十幾人的小分隊便配有專門的安全員,但是4人的工作小組是否配備安全員則“不好說”。
根據(jù)長期地質工作的經驗,龔波總結到,現(xiàn)在無論外出作業(yè)時間長短,他們都會請當?shù)叵驅阃?,“已經是我們內部的鐵律”,因向導熟悉當?shù)氐匦?,比如知道何處有山洞、有巖窩可以用來扎營,并且向導一般野外生存能力較強,“還可以幫忙背一些物資,有向導能避免很多問題。”紅星新聞記者在哀牢山采訪發(fā)現(xiàn),無消息或證據(jù)顯示4名調查人員聘請了當?shù)叵驅А?/span>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官方網頁已變?yōu)榛疑? height=

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官方網頁已變?yōu)榛疑?/p>

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一工作人員稱,目前正對4名遇難者“善后”。該中心及上述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官網已經變?yōu)榛疑瑑蓚€網站頭條內容,均向4名野外地質調查人員“致以沉痛的哀悼!”
紅星新聞記者 劉木木 潘俊文
實習記者 陳怡帆 王語琤
原標題:《哀牢山4名調查人員遇難背后:一次普通而危險的野調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