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并不會單單停留在「炒作」層面上,它有極強的可拓展性。
大家好,我是很帥的狐貍
今天我準備來聊聊
元宇宙
最近這個概念很火——
facebook改名Meta迎接元宇宙,抖音的元宇宙up主「柳夜熙」憑借兩個視頻收獲了200萬粉絲,甚至羅永浩老師都提到了,自己下一個創(chuàng)業(yè)項目將會是元宇宙……
那么問題就來了——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后續(xù)它會怎么發(fā)展?最終形態(tài)是怎樣的?
為什么說目前元宇宙最大的風險是政策風險?
為什么我們說它有可能會毀了這個世界?
我們有辦法避免它對人類的摧毀嗎?
這篇文章會回答上面的這些問題,希望可以升級你對世界的認知,輔助你更好地預測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找到在后續(xù)每個階段最關(guān)鍵的技術(shù)與應用。
先來看看第一個問題:元宇宙是什么?
「元宇宙」這個概念來自科幻小說《雪崩》,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虛擬世界。
在這個世界里頭,用戶可以連接萬物,并且可以做到很多物理世界里無法實現(xiàn)的操作。
在科幻作品里頭,元宇宙會更豐富一些: 比如像《頭號玩家》里頭那樣,使用VR眼鏡來與其他個體互動——
不過,元宇宙并不會單單停留在「炒作」層面上,它有極強的可拓展性。
未來的元宇宙,可能是像電影《超能查派》或《超驗駭客》一樣,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意識上傳到網(wǎng)絡上,到時我們可以脫離肉身完全生活在元宇宙里。
大家聽到這么賽博朋克的概念通常會特別興奮,但我想把大家稍微往現(xiàn)實拉回來一些:
因為再往后推演了幾步后我們發(fā)現(xiàn),等發(fā)展到第4階段,元宇宙很可能會讓人類固步自封,甚至有可能毀了這個世界。
接下來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后續(xù)元宇宙的發(fā)展推演。
目前看來,我們還處于第一階段——
階段 1 虛擬元宇宙 ??
元宇宙其實是在復刻人類在現(xiàn)實世界的感官感受。
最早因為設備的限制 (只有電腦和手機) ,所以我們只能復刻一部分視覺和聽覺的體驗。
像是我以前詳細介紹過的游戲 《第二人生》 ,在那個元宇宙里一切皆有可能:玩家可以開銀行、炒地皮、開會……這個游戲甚至還成功地預言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感興趣的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
德國華人玩家Chung Anshe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個老師,在游戲中卻靠著炒賣地皮賺了上百萬美金,其虛擬形象甚至登上了《財富》和《商業(yè)周刊》雜志的封面。
圖/ 商業(yè)周刊
還有后來流行的Roblox、我的世界、摩爾莊園、動森等等……
就像前面說的,所有角色扮演類游戲都可以說是「元宇宙」的前身。
而這幾年,技術(shù)的發(fā)展讓我們可以更好地復刻現(xiàn)實世界的體驗——
基于上面提到的這些技術(shù),我們可以更快地接收、處理、傳輸、輸出感官信息。
我們來重點說一下負責信息輸出的VR終端,它們的作用是復刻五感的體驗——
目前我們對視覺和聽覺的模擬已經(jīng)相對成熟了。
觸覺方面,目前有類似《頭號玩家》里頭的全身觸覺體驗套件Teslasuit,可以通過電流刺激來模擬觸覺。
圖/ Teslasuit
嗅覺方面,有個叫OhRoma的產(chǎn)品可以模擬戰(zhàn)爭中的硝煙味、僵尸撲過來時的腐爛味、女生靠近時的體香 (其實…這個產(chǎn)品是色情網(wǎng)站設計的) 等等。
隨著化學和材料學等學科的發(fā)展,理論上未來也可以合成相應的氣體固體,模擬更多嗅覺體驗,甚至味覺。
到時候,我們會進入一個幾乎可以復原現(xiàn)實世界一切感官體驗的元宇宙。
不過,畢竟一切只是「模擬」,還是很難完美復刻所有感官體驗。
這時候,我們會嘗試進入「階段2」。
階段 2 腦接元宇宙 ?
之前我在科普 區(qū)塊鏈技術(shù) 的時候就提到過「缸中之腦」實驗。
人類的感受其實都是大腦的「騙局」:而既然大腦信號都是電信號,我們完全可以把大腦信號轉(zhuǎn)化為計算機可以讀懂的語言,反過來也可以把計算機信號轉(zhuǎn)化為大腦可以感知的電信號。
這樣我們靠一段代碼,就可以模擬吃飯的感受。
像是馬斯克這幾年在研究的腦機接口技術(shù),就在努力攻克這些課題。
圖/ Neuralink
隨著技術(shù)發(fā)展,未來我們或許完全不需要通過VR眼鏡等外接設備,也可以直接通過電信號完美復刻現(xiàn)實世界帶來的感官體驗。
不過呢,還是有問題存在:我們的吃喝拉撒還是得在現(xiàn)實世界完成,人類無法跟現(xiàn)實世界完全脫節(jié)。
一種解決方案是類似電影《黑客帝國》的場景:所有人類的肉體被妥善保存,通過營養(yǎng)液維持生命機能——
圖/ 《黑客帝國》劇照
這背后也有「兩顆藥丸」的倫理問題:「真實」到底重不重要?
Anyway,即使倫理問題解決了,所有人都愿意選擇在元宇宙里生活和工作了,仍然有問題無法解決:衰老與死亡。
這時候,人類會嘗試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元宇宙——
階段 3 意識元宇宙 ?
隨著全腦仿真技術(shù)與人工智能技術(shù)的發(fā)展,未來如果我們可以像《超能查派》或《超驗駭客》一樣,直接把人類意識上載到服務器上,同時讓意識具備自我計算機能,那么我們可以脫離肉身完全活在元宇宙里,徹底地進化為硅基生物。
而且我們的意識還可以無限復制,傳到全世界的各個服務器上。
這個哲學上的討論很多,今天就不展開了。
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WaitButWhy的文章《What Makes You You?》。
Anyway,假設意識本身都是「我」,那么在意識可以備份的前提下,只要不存在全球性災難事件引發(fā)全網(wǎng)斷網(wǎng)、數(shù)據(jù)庫全毀這樣的極端情形,理論上我們都可以實現(xiàn)「永生」。
不過這時候還是有問題:人們會變得不再快樂。
這一點可能有點違反直覺,我來解釋解釋——
大家之所以喜歡元宇宙的概念,是因為它能擺脫現(xiàn)實世界的諸多限制。
比如空間限制,我們可以在元宇宙里實現(xiàn)瞬間移動。
我們也可以脫離時間限制,很多動作可以有即時反饋,壓根都不需要等待。
如果我們的意識可以上傳到元宇宙,我們甚至可以通過提高計算速度,來改變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就像劉慈欣在長篇處女作《中國2185》里頭所描述的,「虛擬人類」在兩個小時里度過了600年的演化。
還有就是規(guī)律限制——在元宇宙里我們能做到很多違背物理學生物學規(guī)律的事情,比如你可以飛可以漂浮,就算被車撞了被劍刺了也不會真正意義上的「死亡」。
圖/ Mark Zuckerberg via FB
而更重要的,在元宇宙里,理論上你也沒有資源限制——
你可以擁有無限多的資源,你可以擁有無數(shù)套房、無數(shù)輛豪車、無數(shù)個名牌包包……
只要計算資源允許,甚至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元宇宙,成為自己宇宙的「神」。
那么問題就來了——
既然幾乎沒有限制,為啥還會「不再快樂」呢?
這是因為,快樂的來源,在于「預期差」。
幾乎什么都做得到,要什么就有什么,你就不會有「求之而不得」的感覺。
就算你得到了一切,都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
而且意識被上載還有一個后果:我們的計算速度和準確性變強了,出現(xiàn)「意外」的概率很小。
換句話說,我們的「預期」變得極其準確,這也是導致沒有預期差的原因。
意識到這一點的人會開始進入下一個階段——
階段 4 孿生元宇宙 ?
為了制造預期差,我們會開始某種程度的自我設限,復刻真實世界中的各種規(guī)律:物理學、經(jīng)濟學…創(chuàng)造出一個現(xiàn)實世界的鏡像,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的「數(shù)字孿生」。
最簡單的做法是加入隨機數(shù)。
就像玩游戲抽道具,把把歐皇并不會讓人沉迷,有了隨機變量自然會有意外,會有預期差。
當然,我們也可以自我設限,讓資源不再無限 (不過這也失去了元宇宙的大部分魅力) 。
比如說,我們可以利用我以前科普過的 NFT技術(shù) ,讓元宇宙里頭的虛擬物品具備稀缺屬性。
這么做,本質(zhì)上就是讓資源不再可以隨隨便便地無限復制,那么現(xiàn)實世界中的經(jīng)濟規(guī)律也可以在元宇宙里頭被復刻。
當然,這些手段其實在更早的階段就會開始發(fā)生,像是NFT在這幾年就被熱炒過幾波。
不過在這個階段還是有兩個致命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甚至有可能讓人類不再擁有創(chuàng)造力。
第一個問題是時間資源無法受限。
上載意識后,人類實現(xiàn)了「永生」。
雖然我們會自我設限,讓經(jīng)濟規(guī)律重現(xiàn),但我們不大可能會讓時間資源被壓縮。
畢竟從倫理道德來看,剝奪一個人的剩余時間,相當于主動「殺死」他。
一旦人類擁有近乎無限的生命,他們會做什么?
奈飛《愛死機》第二季的《Pop Squad》 (人口警察) 給出了答案——人類將會喪失創(chuàng)新意愿。
劇集里的一個女性角色,她是個歌手,過去20年一直在磨煉某一段獨唱。
圖/ 愛死機2
因為她擁有了無限的時間,已經(jīng)試錯了足夠多次,「從0到1」甚至「從1到100」都搭好了,所以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從100到101」的層面。
順帶一提,這時候「繁衍后代」也會變得沒那么重要,你甚至可以跟NPC (人工智能) 生下后代,但很可能只是為了體驗當父母的樂趣。
Anyway,人類創(chuàng)新的步伐確實會因此放緩。
當然你也可以說,雖然是放緩,但還是在進步的;而且時間資源近乎無限,那長遠來看,人類還是在發(fā)展的。
這時候我們還會面對另一個問題——信息繭房。
人類知識的發(fā)展,要有信息的輸入才能有智慧的輸出。
而在元宇宙里頭,信息的輸入源會被局限在元宇宙 (外加地球) 本身,這會限制人類知識邊界的拓展,會形成一個信息繭房。
當然,自我演化本身也可以有輸出:因為我們對原始數(shù)據(jù)的處理會得到新的信息,會產(chǎn)生新的認知與洞見。
但這些都只是人類自身活動而產(chǎn)生的信息。
更可怕的是,一旦算力足夠多,每個人都可以在意識里加載所有人類已知的知識,那么每個個體的輸入相同、處理機制也相同 (因為處理機制由輸入的信息決定) ,這樣每個個體的輸出也會相同。
這會誕生很多科幻小說里提到的「統(tǒng)一意識體」。
多樣性的美將不復存在。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破局呢?
人類在徹底理解了元宇宙與地球之后,還是有拓展知識邊界的需求的。
這時候,我們需要打破信息繭房,從地球外部去找輸入。
就像我在新加坡的ArtScience Musuem (藝術(shù)科學博物館) 里頭看到的這么一句話——
圖/ 狐貍
翻譯過來就是「科學是宇宙想告知人類的,而藝術(shù)則是人類想告知宇宙的?!?/span>
所以過往一直有所謂「飛船派」和「元宇宙派」的爭論——
到底人類的未來,是走向外星殖民?還是成為地下運轉(zhuǎn)的服務器?
如果是后者,那么一個流星過來,人類很可能會就此湮滅。
這是包括劉慈欣老師在內(nèi)的諸多科幻小說家、未來學家所擔心的;也是我開頭提到的「元宇宙可能會毀掉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
無獨有偶,人類登月的第二人Buzz Aldrin也吐槽過:「你承諾過給我們火星殖民,現(xiàn)在我得到的卻只有Facebook?!?nbsp;
圖/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那么問題就來了——
你到底會選擇加入「飛船派」呢?還是「元宇宙派」呢?
最后我想說,這兩個派別其實并不矛盾。
這就像是投資和消費的關(guān)系一樣。
像費雪說的,「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或者說,投資其實就是未來的消費。
一樣的,「飛船派」是在拓寬信息源,而「元宇宙派」則是在更好地利用和處理現(xiàn)有的信息。
兩者并不矛盾,可以兩者兼有。
只是,我們不能把所有的錢都花在消費上,還是該拿出一部分來投資。
照例一張圖總結(jié)一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很帥的投資客”(ID:shuai_investor),作者:很帥的狐貍,36氪經(jīng)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