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到最好的方法,就不能隨波逐流
我上一次見到小X的時候,他剛剛參加完研究生考試,吃飯時他從包里拿出來兩張準考證,苦笑著說了句:“明年給你看第三張。”
大四那年考研失敗,英語單科沒過線,錯過秋招的他選擇了二戰(zhàn),第二年超過國家線21分,但距離心儀大學的錄取線差了2分,還是沒能如愿。
“調劑是調不了了,競爭太激烈了,一堆360搶雙非名額?!边@是考研二戰(zhàn)成績出來以后,他給我發(fā)的微信。
為了考研,他兩年沒有正常社交,每天躬身于案前,看過最多的臉就是唐遲跟何凱文。
“一開始覺得再考一年也沒啥,真的開始了才發(fā)現(xiàn)心態(tài)變化太大了,我都不敢看同學的朋友圈,感覺自己跟大家脫節(jié)了?!?/p>
“都考了兩次了,也不差第三次了,找工作也不好弄,考不上研究生我自己都接受不了?!?/p>
我問小X后不后悔,他說:“開弓沒有回頭箭”
那些考研勵志的話不再有意義,對他來說現(xiàn)在的處境就是騎虎難下,放棄跟繼續(xù)都很難說服自己。
這兩年我身邊像小X這樣的二戰(zhàn)、三戰(zhàn)考生越來越多,官方數(shù)據(jù), 2020年非應屆考生占了48%,一切的一切都在凸顯考研難的事實。
01考研難
考研有多難?從教育部公布的人數(shù)你就能有最初的體感。
我國從1978年開始恢復招收研究生時,招生數(shù)量是1w多點;2021年,這個數(shù)據(jù)已然攀升到377萬。
過去的40多年,人們對學歷的感受已經變成“大學生遍地走、研究生多如狗”。
“天之驕子”的認知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不考研,還有出路嘛?”的心聲。
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需要的高端人才似乎越來越少了,上一代擴招積蓄下的人才尚且無處安放。
準畢業(yè)生/畢業(yè)生們怎么辦呢?只能再去進修一個學歷。
畢竟,對于很多普通人來說,在競爭成本逐漸壘高的今天,考試是唯一一個穩(wěn)賺不賠、確定性相對高的稻草了。
小小的學位證不再是單純的學歷本,更是無數(shù)對理想人生求而不得的青年們,奮力打碎頭頂天花板的支點。
于是“史上最難考研季”連年上演。且年年都能演出新高度的。
為學術理想投身考研的人,逐年下降,19年寒窗苦讀,換一朝榮耀履歷,拿到理想人生的敲門磚的人,正在增加。
然而,讀研真的能帶來如愿以償?shù)钠椒€(wěn)么?也許不能。
教育部發(fā)布的《全國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狀況》顯示,考研人數(shù)的上升、伴隨的正是碩士生就業(yè)率連續(xù)下降。2009年,專碩開始大幅擴招后的就業(yè)率,更是連著兩年比本科生還低。
從一開始就期待通過讀研提高就業(yè)起點的年輕碩士們,三年后再度面臨這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
去大廠未必一路綠牌通過,去小公司難免心生怨懟,覺得錯付三年時光。
深造讀博是未知路,而同齡本科生三年的工作經驗,又未必差很多。研究生學歷似乎不再是救命藥。
年齡壓力,同輩焦慮,工作壓力等等問題的疊加之下,繼續(xù)考,成了好多人唯一的出路。但路的盡頭還有路,考上后,面臨的不過是一個更艱難的路口。
02不考研?——考個公務員彌補一下
風僝雨僽、金鼓喧闐。有人風光霽月、有人黯淡離場。
與小X不同,二戰(zhàn)還是沒能上岸985的小Y說:“拿個雙非碩士,出來日子還是難過。”于是草草結束了兩年艱苦卓絕的備考時光。
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比2020年又多出了36.7w人。
但隨著報考人數(shù)的增加,30%左右的錄取率,正在無聲宣布將有200多萬考生再度黯然離場。
事實上,調劑到雙非的小Y還算好的,畢竟拿到了一張入場券。但考研大軍中像小Y一樣頭腦清明、目標清晰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
就業(yè)市場萎靡,中西部地區(qū)學校的擴招,也就是把最終審判推遲個兩三年。
雙非碩士可能是就業(yè)市場最尷尬的存在:學校不硬氣、年齡也沒了優(yōu)勢。前后還有年紀更輕、第一學歷更強的本科生和博士生的雙面夾擊。。
時間未必換來空間。
抱著晚死不如早死的心態(tài),不少人都選擇放棄苦等,直接走上另一條路——考公。
但殘酷的現(xiàn)實是,當落榜的同學紛紛將目光轉向考公之時就會發(fā)現(xiàn): 研究生學歷也基本成為事業(yè)單位和國企中熱門崗位的招聘門檻。
例如:北京市2018公務員招考公告提供的數(shù)據(jù)就顯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崗位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學歷”。
不僅如此,即便沒有明確寫明門檻,當你看到招錄名單,自然也懂得一個名校、甚至一個名校研究生的分量。
本來考研就是為了刷新原本專業(yè)和學校帶來的困境,當這個困講橫亙在另一條路上的時候,很多人不禁發(fā)現(xiàn),還是得考研。
考公,也難。
03考公、考研到底圖什么
考研難,考公也難,為了考公、先去考研,更難。
但這似乎正在成為很多年輕人的選擇。
一年考不上,兩年;兩年考不上,三年;三年…………總有熬不起的中途退場。
這似乎成為了一條,不光要拼頭腦,更拼毅力的燃燒生命之旅。
生命是有限的,時光是寶貴的。
收益雖明確可見,但回報率卻未見得很高。為了這樣的未來,燃燒大把的青春真的值得么?
我不知道,但我覺得從畢業(yè)3年后的收益來看: 工作三年、未必比讀研三年收益低,甚至可能高出不少。
起碼在我所了解的互聯(lián)網行業(yè),勤勤懇懇、混得不差,已經能有30-40w的年薪了。
事實上,“研究生的工資不一定比本科生高”也確實像個魔咒,不斷沖刷著每一個備考人脆弱的神經。
一年一年的等待,換來的未必是穩(wěn)定的未來,換來一片與時代脫節(jié)的狼藉,值得么?
由于做在線教育的原因,我的學員也正是在這個考研、考公的年紀,所以也經常看到他們關于各種考試的吐槽、和討論。
有人為了洗刷高考的遺憾、有人為了刷好簡歷、有人為了提升自我、有人為了擴展人際…………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為了有一個好前程。
然而當我看到這些千差萬別的理想時,真的很難想象一場考試、一個學歷就成為他們成就人生的良藥。
我認識很多人通過考研改變了命運,但也真的有非常多在這條路上蹉跎了青春,直到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路才大放異彩。
通過努力就能改換門庭,未嘗不是命運另類的饋贈,可以說,通過考研重新找到生活出路的人都是幸運的。
但,人生需要的也許不是幸運,更是一種踏實。
04靠什么,最后都得靠自己
靠什么才能踏實?——靠自己。
無論你是真的醉心學術、還是可望通過考試改變命運。
千萬記得:考研,不過是你人生路上的一個手段;它不是終點,也不值得你壓上整個對未來人生的期許。
它也許是你用來抵御未來風險的砝碼,但你得先自己了解風險是什么; 它也許是你用來抵御虛無的保護傘,但你得先自己了解,你的虛無來自何處?
知識和文憑,或許沒能幫你在成人的世界抵御風浪,反倒先成了你【躲避未來的,虛度時光】時的擋箭牌。
如果是這樣,不消很久,只要等三年、有人只需要等一年,虛幻的安全感就碎落一地。
與其如此,不如想清楚、問明白,自己為什么要考研、考完了之后想干什么?
這個投入的產出比劃算么? 考 不上的話,能承擔這個失敗的風險么?
別把考研當成目的,它不過是你實現(xiàn)自我的手段。 不要 為了手段,不擇目的 。
05怎么做才算是靠自己呢?
假設躲在考研里,只能獲得虛偽的安全感,那到底什么才能帶來真正的安全感呢?
我想,大概是真正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的學習。 說 這話真的“無趣”,但“誠實”。
事實上,但當我們?yōu)榱瞬粋€前程去學習、去考試的時候,不如回溯一下我們最初的目的。
你的目標是為了進入學術圈、體制內么? ——恐怕不是,很多人最初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在社會上獲得一個體面的收入和生活。
假設是這一種,考研、考公是唯一的有效手段么?(我承認它是有效手段,但未必是唯一) —— 恐怕也不是。 人,各特長。 有些擅長的人,能通過這個方式抵達終點,有些人自然需要擇路而行。
想考研的,不如想想自己是為了找個好工作,還是為了未來去搞學術?
假設是想找個好工作:
我們都知道目前學校里的教育和市場是有嚴重裂痕的,學術化的培養(yǎng)方案,并不能適配大部分的市場場景。
即便是目前國家正在推的專碩,提供的教育場景也和現(xiàn)實的市場環(huán)境也巨大的差異。
那不如早點多去看看市場環(huán)境,早做實習,去招聘軟件上看看市場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更看重我們哪些方面的優(yōu)點或者品質,或者反感哪些方面的內容或者行為?
想拿學歷和拿戶口的,那就使勁考,或者去海外拿時間短的碩士(比如英國)
想逃避工作的,前面說過了,沒用,除非家里用礦,那讀不讀也沒差了。
假如你是個:不想工作、也不知道自己能找啥工作,大學什么都不會,別人都考研、我也跟著“人有我無”而考研的普通人…………
不如停下來,好好問問自己,然后呢?
如果你還是不知道怎么做,我推薦一套自我提問模板:
1、人生目標是什么?
自由,錢,穩(wěn)定,你要哪個?
2、從目標反推你要做什么
如果你還是想不清楚自己要不要考研,不如再看看下面這套提問模板:
什么人應該考研,什么人不應該考研,研究生找工作的SWOT
真的想做學術——考
有能力考上,學校不好的考好學校(雙一流),專業(yè)不好的轉專業(yè)(金融、IT、高端制造),只用來考公的慎選(第一沒那么多,而且 還有本科生,主要看的是能力; 第二有個別崗位人太多,只招研究生,從3000:1到1000:1的招收率,考不上怎么辦? )
只是想推遲找工作,你要慎重考研,早晚要找工作,生產力進步停滯的社會,晚一些意味著機會更少
考研失敗怎么辦? 不要浪費時間,先工作,要么邊上班邊考,要么工作幾年還想考研,考的更有針對性 。
考研難么?難; 工作難么? 也難。
但工作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要學會游泳、總得先下水。
對于大部分沒想清楚未來的年輕人,花費幾年時間備考+讀書,為什么不提前出來找找實習,看一看真實的市場是什么樣子呢?
卷面上的一紙分數(shù),絕對不是生活的終點。推遲三年困境依舊存在,逃避永遠解決不了問題,考研顯然不是對抗生活的最佳方案。
想找到最好的方法,就不能隨波逐流,成年人世界的第一課,是學會理性客觀的審視自己。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暖石網”(ID:nuanshi100),作者:馬濤老師,36氪經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