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青久草,四虎永久在线精品,二区免费视频,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黄网在线免费观看,美女露全身永久免费网站,色婷婷六月桃花综合影院

“世界糧倉”食品價格大漲、韓國人在家種大蔥,出什么問題了?

俄羅斯的面包、尼日利亞的大米,以及阿根廷的牛肉,這些在世界不同大洲、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食品,最近卻呈現(xiàn)出了一個共同特征:漲價。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食品價格在2020年總體上漲了20%。然而進入2021年后,食品上漲的勢頭走上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模式,這讓各國政府相當頭疼。

以上漲最為顯著的谷物為例,今年2月份,國際高粱價格同比(與去年同期相比,下同)上漲達到了驚人的82.1%,國際玉米價格同比上漲45.5%,而小麥也有19.8%的上漲。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表示,2021年2月,每月發(fā)布的食品價格指數已經實現(xiàn)了“9連漲”,指數增至116,較2020年同期上漲了26.5%。這一指數也創(chuàng)下自2014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經貿學院副教授、中國農業(yè)綠色發(fā)展研究會理事米健分析,造成上述糧食價格大漲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氣候問題造成了供應相對短缺;其次是世界主要經濟體開始復蘇,糧食的需求量大增;再者就是全球新一輪的通貨膨脹推高了糧價。

身在糧倉卻無糧

阿根廷地廣人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由于國內市場相對有限,其農產品大量供應國際市場,有“世界的糧倉和肉庫”之稱。然而在當下的阿根廷,老百姓的生活非但算不上“酒足飯飽”,而且不少人眼看就啃不上面包了。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街頭,近日不少面包店在結束營業(yè)之前門口都會排起長隊,但他們不是來買面包的,而是等待面包店關門之后,免費領取賣剩的、臨近保質期的面包。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阿根廷的經濟在2020年萎縮了10%,今年前兩個月的通貨膨脹率均達到8%。通脹推升食品價格大漲。與去年下半年相比,阿根廷水果的平均價格增長高達228%,此外,土豆價格增長114%、肉類平均價格增長103%、蔬菜類的價格也增長了88%。

不止阿根廷,世界另一大主要糧食出口國——俄羅斯也碰到了類似的麻煩。

據俄羅斯統(tǒng)計部門公布的數字,2020年俄羅斯全年食品價格上漲7.9%。其中糖類產品上漲13.6%,水果產品上漲12.9%,面包和谷類制品上漲8.6%。一位莫斯科市民表示,過去花800盧布能采購的面包,現(xiàn)在得花上1000盧布(約合86元人民幣)。

去年12月中旬,在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主持召開的一次經濟問題會議上,基本食品價格上漲成為主要議題之一。隨后俄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抑制食品價格的措施。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俄羅斯為了應對國內食品通脹加劇的壓力,在1月底出臺措施,規(guī)定了主要糧食類商品出口配額,提高配額內小麥的出口關稅,這更加劇了國際市場上的供應緊張。

#p#分頁標題#e#像阿根廷和俄羅斯這樣的產糧大戶,短期內都很難控制飛漲的糧價。那么,對于那些嚴重依賴進口的國家,食品供應和價格的壓力更是不言而喻。

以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尼日利亞為例,其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2月,全國食品通脹率同比增長21.79%,創(chuàng)下15年來的最高水平。

雖然尼日利亞能夠種植水稻,但是依然需要大量進口大米作為補充。當地零售的大米一份規(guī)格一般是2公斤,價格在去年疫情封城之前為550奈拉(約合人民幣8.5元),到去年10月已漲到800奈拉(約合人民幣13.6元),而目前價格已經是900奈拉(約合人民幣15元)。

中國近鄰韓國的食品價格本就不低,近期上漲趨勢也比較明顯。今年1月,韓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6.5%,在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中繼土耳其(18.1%)、智利(7.8%)和冰島(6.7%)之后列第4位。由于春節(jié)等因素,今年2月韓國食品價格的漲幅更達到9.7%,為近十年來的新高。其中,大蔥和雞蛋的售價同比分別漲227.5%和41.7%,不少人為此選擇在家種大蔥。

對于全球糧食及食品價格普漲的原因,米健以近期漲幅最大的高粱和玉米作為個案進行了分析。他告訴第一財經,美國是全球玉米和高粱主要出口國,近期美國的干旱天氣,尤其是西南部糧食主產區(qū)的干旱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產量。除此之外,南美國家和尼日利亞等國也是玉米和高粱的主產國,但這些國家均不同程度受到了惡劣天氣或疫情導致的供應鏈中斷的影響,供應減少。

同時,糧食的需求面卻在上升。米健說,中國是全球最早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之一,國內生產生活迅速恢復,一些產業(yè)的恢復超出預期,國內糧食消費也恢復正常。而美國在采取一系列刺激政策之后,居民消費包括糧食消費已經恢復,美國國內的糧食價格已經高于疫情之前,總體而言,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糧食消費迅速恢復。

此外,米健還認為,貨幣政策對推高糧價的作用也不可忽視。他說,全球多個發(fā)達經濟體為了應對疫情,在過去一年多紛紛采取了很大力度的經濟刺激措施,包括大規(guī)模的財政措施和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導致全球范圍內流動性極其充裕,這些新增加的流動性加緊了對不同資產包括大宗農產品的采購,推升全球的新一輪通脹預期。

應對之道

在糧食價格上漲及供應緊張的背景下,90%以上糧食都需要進口的新加坡卻表現(xiàn)得相當好。

實際上早在此輪疫情突襲之前,新加坡未雨綢繆,早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糧食應急計劃,而其本質思想即為“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以蛋類為例,在一般情況下,都是由新加坡的陸上鄰國馬來西亞提供的。但新加坡并未簡單依靠馬來西亞,預先開拓了很多供貨來源,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新加坡可以隨時從澳大利亞、韓國、泰國和美國等國進口。而且,這些來源國并不是隨機挑選的,而是會選擇產出遠大于國內消費的國家。

新加坡雖然被稱為“城市國家”,但其并未放棄對農業(yè)的重視和投資。目前,新加坡的糧食產量約占其總需求量的10%。在2019年,新加坡食品局設定了一個目標——“30·30愿景”,即計劃到2030年將這一比例提高到30%,利用室內農業(yè)等措施來提高新加坡的食品保障,抵擋外界因素對新加坡食品供應的影響?;诖?,新加坡在歷年經濟學人智庫發(fā)布的《全球食物安全指數報告》中,一直名列前茅。

而對于中國來說,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米健認為,國際糧價大幅上漲在短期內會對中國造成一定影響,但不會造成糧食價格的大幅波動,更不會影響到中長期的糧食安全。

近年來,中國糧食已經保持了“17連豐”,最近6年一直穩(wěn)定在1.3萬億斤以上。目前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474公斤,連續(xù)多年超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他表示,中國的水稻、小麥、玉米等主糧基本自給,進口量不多,所以中國總體糧食價格受國際糧價的影響有限。而過去幾年來,中國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從糧食種植、糧食流通、糧食收儲等多個領域加強保障,這一系列措施使得國內糧食市場能夠保持價格基本穩(wěn)定。#p#分頁標題#e#

就中國進口量較大的大豆和高粱等農產品而言,米健表示,實際上主要糧食進口企業(yè)在疫情之后就已經開始未雨綢繆,通過遠期合約加強采購。他分析道,這樣的做法能夠較好地平抑進口糧食的價格波動,所以短期內國內市場的價格難有大的波動。

目前,很多國家也在通過拓寬供應來源以應對當前的困難。對此輪國際糧食價格上漲,米健也顯得相當樂觀。他認為,全球糧食供應端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不會長期存在。他分析道,影響全球糧食供應鏈的因素在逐漸減弱,新冠肺炎疫苗的全球接種在逐步推行,一些國家糧食供應鏈的緊張也會逐步恢復?!爸饕a國,如美國和南美遭遇的是幾十年少見的干旱天氣,影響也不會持續(xù)太久。”他表示。

對未來的展望也傳遞出好消息。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近日將2020年世界谷物產量預報調高至27.61億噸,較上年增長1.9%,并預測2021年全球小麥可能連續(xù)第三年增產并創(chuàng)下7.8億噸的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