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fā)布自己在網絡招聘平臺的求職聊天記錄,某公司招聘人員吳某在跟求職者商談時表示:“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問題的?!?/p>
一石激起千層浪,吳某的言論立即引起廣大網友的憤慨,有網友表示:“考不上本科真的和智商沒關系,和勤奮有關。但看不起人和學歷高低無關,和人品有關。”涉事公司隨即發(fā)表聲明道歉,并對該員工做出嚴肅批評教育及處理,該公司的招聘人員也表示,“吳先生已經涼了”。
緩解結構性就業(yè)矛盾是我國目前的當務之急,在今年的兩會上,就業(yè)和教育也都成為熱點話題,國家正在著力創(chuàng)造更多公平就業(yè)機會、穩(wěn)步推進更好教育公平保障,公眾也期待更好、更公平的就業(yè)生態(tài)的出現(xiàn)。此時這位吳某如此明目張膽地學歷歧視,并且出言不遜,結果涼涼也是“求仁得仁”。
明目張膽的歧視畢竟是少數,但事實上隱性學歷歧視依然存在于職場。一些公司的HR在初步篩選簡歷時只看學歷,非一本畢業(yè)直接掃入所謂的“人才庫”;有些用人單位偏好“第一學歷”和“全日制學歷”,一些求職者在“招聘啟事”的第一關就被拒之門外;某些招聘公告中即使沒啥技術含量的重復性工作也限定“雙一流”學校畢業(yè)生……
對于人才的考量,可以看學歷,但不該唯學歷。學歷印證了求職者在過去求學階段的勤勉和努力,應該成為求職中的優(yōu)勢,但不能把學歷作為評價人才的唯一標準。否則既不利于紓解目前的就業(yè)難題,也不利于社會人才的流動。如果把“學歷高低”變成“智商高低”的人身攻擊,也只能說明這家公司的HR智商堪憂了。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xié)委員白巖松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呼吁社會給予非名校學生更多關注,是要讓非名校生知道,這個社會有人在關注他們,也有很多資源在關照他們,這是一個健康社會運行的應有之義?!?/p>
目前我國推動就業(yè)機會均等化,減少各類就業(yè)不公平現(xiàn)象的政策不斷出臺,政策紅利一定是逐漸有利于就業(yè)公平的。這個時候就要思考一下,為什么職場內的人為設障這么多,總有這么多的“我不配”?
給有生育打算的女性人為設卡,拒絕將超過35歲的求職者列入招聘對象,又如這次認為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問題”……在呼吁更完備的政策保障的同時,職場內部某些根深蒂固的“學歷崇拜”思想也需要盡快擯棄。求職是通過一個個綜合標準來篩選求職者能力的,死死的捂住學歷標準不放,不僅顯得狹隘,更有些刻舟求劍了。
消除“學歷歧視”并非讓高學歷變得無作用,而是要給不同學歷的求職者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下一篇:誰來監(jiān)控“電子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