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有空,說說房子的事。
首先,要承認一個事實,中國沒有一個統一的房價,高房價問題在一線超大城市和部分省會城市及東南沿海發(fā)達城市里非常突出,但在很多三四線城市及“十八線”城市里,房價又是逐漸塌陷的。從長遠看,這個趨勢很可能還會加劇。它反映的是,人口在向大城市集中。
第二,全國大部分家庭已經有自己的住房,無房并且買房困難的主要是移居到一二線城市尤其是移居到一線超大城市里打拼的年輕人。在北上廣深這樣的頂級大城市里,年輕人初來乍到,無論你做什么工作,工資高低,買房都注定很困難,需要父母的幫助。父母提供不了幫助的,尤其艱辛。
第三,這是一個全球困境。主要國家一線大城市和經濟重鎮(zhèn)房價相比于中小城市都是奇高的,都面臨新來的年輕工作者買不起房的問題。老胡在德國漢堡、美國舊金山都聽當地官員給我講,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移民到這里的年輕工作者買不起房,問我中國是否有同樣的問題。更不要說紐約和倫敦這樣的城市了。年輕人去北上廣深等地打拼,如果父母的經濟實力不夠雄厚,那是要開展一場艱苦置業(yè)的。一開始肯定要租房,然后貸款買房,能把貸款還的差不多,平均大約要40歲以后的事情了。
這是很值得同情也很值得敬佩的一撥現代年輕人。他們來一線大城市定居,就是對自我的挑戰(zhàn)和超越。他們是城市里的新生力量,最有活力和干勁,在自我改變的同時,他們也推動了城市的更新。北京在我小時候只有700萬人口,現在是當年的3倍多。北京的大部分新建房屋都是由這些新北京人購買的。
第四,為緩解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的問題,北京市采取了經濟適用房、兩限房、政府和個人共有產權住房等措施,解決了部分年輕人的購房問題,我身邊就有一些年輕人以這種方式買了房。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這種機會,要排隊。同時也有一些年輕人因為這種房子從長遠看升值慢變現困難,不愿參與這些項目,寧愿攢錢買普通商品房。
第五,北京的實際情況是,如果有一份城市的中等收入,工作幾年后存一些錢,家里若再能給一點幫助,或者兩個年輕人湊到一起,還是能夠在非核心區(qū)的地段貸款買房的。環(huán)球時報里幾乎都是外地人,大家工作一些年以后絕大部分也都買了房。報社的一位司機今年四十多歲,他19歲就來了,后來咬牙貸款買房,幾年前成功實現在北京積分落戶,一家人有了北京戶口。這一命運的轉折是他年輕時不太敢想的。
老胡有一個50歲的親戚是北京鐵路工人,純工人,他的妻子是一名幼教,他們年輕時無房,在父母六十多平米的房子里有他們的一間屋子。后來他們在父母房子的旁邊貸款買了一個五十多平米的二手房,穿插著住。他們夢想有一個大一點的房子,最后又攢錢、貸款,在挨著北京的河北固安縣買了一個百平米以上的房子,現在還沒有交付。他們還將能夠繼承父母的那套房子。這一家代表了北京最基層又很希望改變也很努力的老百姓的購房經歷。
第六,由于大多數人家都有房子,又有一些年輕人急于購房,房價波動永遠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有房的人希望房子漲價,無房的人希望房子降價,互聯網上反映的更多是無房年輕人渴望房價下跌的呼聲。實際上,竊以為,房價的最好狀態(tài)是保持穩(wěn)定,那樣的話經濟穩(wěn)定,人們的預期穩(wěn)定。房價暴漲會帶來經濟的畸形繁榮,沉重打擊想要購房的年輕人。如果房價大跌,大多數有房子家庭的資產都要縮水,而且可能誘發(fā)金融危機,嚴重危害整體經濟面。
第七,決心向一線大城市移民,而不是在那里工作幾年賺點錢就走的年輕人,社會不僅要尊敬他們,政府還要盡最大可能幫助他們。比如租房市場有序,對他們落腳至關重要。同時,老胡也要說,對他們個人來說,注定將有一段自我加壓的奮斗史。退回到中小城市一下子會輕松許多,但既然選擇了,就要堅強、達觀。不會有一套容易得的房子在大城市等著你,作為新移民者,你不得不用很多年的工作和奮斗換來它。若要加入重點學區(qū)房的角逐,更需使出吃奶的力氣。一線大城市的重點學區(qū)房才有多少?誰去拼都是一場硬仗。
#p#分頁標題#e#
說實話,這個世界有種種不公平,但冥冥之中又有一種公平,那就是你選擇什么,就要準備付出什么。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為了實現公平盡了最大的社會性努力,在農村扶貧,在城市推行“房住不炒”的政策(北上廣深要是放開房價會再漲一大塊),調整學區(qū)弱化學區(qū)房概念等等。
但到個人層面,一個人在已經確定的人生環(huán)境中,實現改變和上升的唯一辦法就是加倍努力。不消極,不懈怠,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比抱怨社會至少是一種積極的信仰和實踐,會給我們帶來切實的幫助。這樣做的人肯定會因此多一些人生的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