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教育懲戒邊界,可以避免教師因“尺度不清”而對學生濫施體罰,也能用合理懲戒讓學生得到良好管教。
▲資料圖,圖文無關,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文 | 社論
“教育懲戒權(quán)”的靴子落地了。據(jù)新京報報道,日前,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簡稱《規(guī)則》),擬于明年3月1日起實施?!兑?guī)則》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范、具有危險性、侵犯權(quán)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
值得注意的是,《規(guī)則》第一次以部門規(guī)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guī)定,系統(tǒng)規(guī)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范圍以及實施的規(guī)則、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
關于教育懲戒權(quán)的討論,可以說是擾攘已久。201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zhì)量的意見》就曾明確,相關部門將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quán),標志著教育懲戒權(quán)在教育制度的頂層設計層面正式獲得認可。
與之前征求意見稿相比,這次的試行稿吸納了各方意見,回應了社會關切的教育熱點問題,比如明確了教育懲戒的禁忌,7類“不當教育行為”被明令禁止等。此前征求意見稿中設定的三類懲戒方式,一般、較重、嚴重等,在試行稿中也被沿用。在師生與家校關系需要明確厘清,教育懲戒與體罰界限又存在模糊地帶的背景下,《規(guī)則》的內(nèi)容無疑為眾多學校、一線教師提供了一部實操手冊。
一直以來,關于學校如何教育學生,坊間與學界存在不小的爭論。一方面,老師毆打、體罰學生的新聞不時曝出,每每刺激公眾神經(jīng);另一方面,很多老師也吐槽,現(xiàn)在的孩子太嬌慣,不敢管教。此前有的案例也引發(fā)了社會對教師必要懲戒權(quán)的討論。
諸多情形表明,教育懲戒面臨的最大問題就在分寸的拿捏和把握,如何拿捏好適度懲戒的分寸,既能達到教育的目的,也避免淪為變相體罰,就需要掌握好懲戒的邊界和尺度。不痛不癢固然起不到作用,但也要力避“過猶不及”。此前不少體罰事件,老師都會說是“為了學生好”,然而,當有的老師用拳腳“教育”學生的時候,實際上已經(jīng)背離了教育的目的。
這次《規(guī)則》對于懲戒給出了明確的界定,還制定了清晰的懲戒措施,這就讓教師在行使懲戒權(quán)時有了明確的依據(jù),避免教師因“尺度不清”而對學生濫施體罰,也能用合理懲戒讓學生得到良好管教。
此前有小學校長就稱,教師在使用教育懲戒權(quán)時,應做到“以教育為目的,心中有愛”。這實際上也揭示出教育懲戒的目標和歸宿,那就是如《規(guī)則》所明確的: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教育懲戒的首位屬性是育人,而非懲罰,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quán)、管理權(quán)、評價權(quán)的具體方式。
眼下《規(guī)則》馬上就要試行,各地各學校也該做好準備,趕緊行動起來,形成一定的解讀聲勢,讓師生和家長都了然于心。這個普及的過程,也是調(diào)適各方關系的過程。若傳達到位,了解及時,必將會有效消除教育懲戒帶來的“不適感”。而到《規(guī)則》正式施行時,各地也需做到無縫銜接,避免因準備不足或心懷抵觸而使《規(guī)則》懸空,兌現(xiàn)不了制度善意。
需要看到的是,明確了教育懲戒權(quán),不等于鼓勵“不該懲戒也懲戒”,或者是懲戒起來“輕重失據(jù)”。教育強調(diào)彈性的春風化雨、春雨潤物,明確教育懲戒權(quán)不等于放松對體罰的禁止性要求,這是中央一以貫之的政策精神。
在此之外,《規(guī)則》給出了教育懲戒的原則、措施、程序等,但具體落實到位還需各地、各學校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不斷完善、健全教育懲戒的實施、監(jiān)管和救濟機制,讓老師們真正敢用、愿用、會用、慎用教育懲戒。#p#分頁標題#e#
說到底,一個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需要教育參與各方的共同努力。既然如今已經(jīng)有了關于懲戒的細則,各地也宜趕緊做好準備,使其完滿落地推行。
上一篇:讓防控工作始終跑在疫情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