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萍嬌
普通一本大學在讀生李莉今年大三,明年畢業(yè)在即,這個沒有任何現(xiàn)成社會資源的女孩開始為實習焦慮。學姐學長告訴她,沒有一份好的實習,幾乎不可能進入名企工作。一個985本碩的計算機系學生被某大型互聯(lián)網公司的產品經理崗拒絕了,因為沒有相關實習經歷。這樣的故事她聽得越來越多,所有故事最后都匯總到一個關鍵點——沒有大公司實習經歷,找不到好工作。
通過各種復雜分散信息的指引,李莉最后找到一個能夠去大型公司實習的渠道,而且還可以任意選擇公司和崗位,不過,這需要她花一筆錢,大概在幾萬元。類似李莉這樣的大學生不在個別。據(jù)《財經》雜志報道,花錢就能實習,只為裝點簡歷——這張明顯和正常實習不同的暗網利用正規(guī)中介公司的招牌,向焦慮的大學生伸出了橄欖枝。
為積累實習經歷提升背景而焦慮的大學生們可能不知道,他們通過正規(guī)申請渠道無法獲得的大公司實習機會,其實是被拿出來販賣了。他們花錢能獲得這樣的機會,貌似是“幸運”的,終于解決了實習焦慮,但也是不幸的——連實習機會都要花錢買,這樣的實習究竟有什么價值呢?
合法的實習,一般需要實習生的用人單位公開招募,由大學生自主申請,雙方進行雙向選擇,這樣的實習才能貨真價實。近年來,一些求職者追捧的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人員,把實習機會作為商品售賣從中牟利。有的中介機構向急需實習經歷的大學生兜售到大公司實習的機會,許多實習機會都明碼標價。有人將這些現(xiàn)象歸咎于實習機會緊缺和大學生存在實習焦慮,其實這是破壞實習市場、危害實習與就業(yè)公平的非法買賣,對此必須依法進行治理,鏟除“買賣實習機會”的灰色利益鏈。
“一個愿打,一個愿挨”,這是支持花錢購買實習機會者的觀念。然而,“花錢買實習機會”幾乎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涉嫌違法。對于招聘實習生的單位來說,如果有員工參與其中,這是員工利用職權謀利。對于運作實習機會交易的平臺來說,這是從事干擾實習、就業(yè)市場的非法經營,這種經營抬高了學生實習、求職的成本,制造不公平競爭。而對購買實習機會的學生來說,拿買來的實習經歷去應聘,哪怕實習經歷是真實的,但也是通過弄虛作假得來的。
或許有中介機構會辯稱,這是給需要實習機會的學生和用人單位搭建直通的平臺,是為大學生提供服務。可是,這不是暢通信息,促進供需見面,平等競爭的服務,而是赤裸裸地花錢買機會,是中介平臺和用人單位把實習、面試機會商品化的利益交易。據(jù)報道,近年來一些經營情況不錯的求職培訓機構,基本的套路都是以參加培訓可獲得大公司實習機會、求職面試機會為賣點,如果沒有和大公司的利益交易,這些求職培訓機構怎么可能這么有信心?實際上,這不是求職培訓的效果,學生選擇這一培訓,看重的也是實習機會、求職面試機會。
對于實習機會買賣,當前,所有被媒體報道曝光的大公司,都必須啟動內部調查,追究內部機構、人員販賣實習機會的違法問題。沒有大公司內部人員的配合,中介平臺是不可能搞定實習機會的。與此同時,教育部門和工商管理部門,要從維護實習、就業(yè)公平,保障所有求職者的合法權利出發(fā),對此進行專項治理,取締運作實習機會交易的機構、平臺。
對于所有大學生來說,公平的實習、求職環(huán)境,是最好的求職環(huán)境,大學生們的實習焦慮與求職焦慮,主要源于不公平。因此,要對所有制造不公平的所謂實習、求職服務說不。所有大公司在招募實習生以及進行校招時,都必須堅持公開、透明,擇優(yōu)錄用的原則,而不是搞烏煙瘴氣的“幕后交易”。這是企業(yè)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對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