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莞香(女兒香)文化之鄉(xiāng)”——雞翅嶺村
看著身后的莞香樹,湯錦華有時會恍然想起自己翻山尋找老香樹的情景?!澳莻€時候村民們都去種田,種莞香少之又少,哪能想到現在滿村都是莞香樹?!?0年前,湯錦華重新拾起祖業(yè),如今80畝山地種植了一萬多株莞香樹,比起當年翻了十多倍。
40年前,生活所迫,市場未成,田間山頭的莞香樹被荔枝、水稻等所取代。現如今,生態(tài)引領,市場已成,村民見縫插針,重種莞香樹,傳承女兒香文化。
歷經兩次大轉變,莞香又找到了它的歷史價值,在大嶺山鎮(zhèn)雞翅嶺村民眼中,這一次則顯得華麗無比,莞香文化從此被賦予了更強的生命力。
以發(fā)展女兒香產業(yè)為突破口,重振“香村”雄風——新時代之下,雞翅嶺的發(fā)展路徑被重新定義,祖輩延續(xù)下來600年的莞香文化再次出發(fā),雞翅嶺人的小康生活將開啟新篇章。
溯源:
“女兒香”綿延600年
“這些年莞香樹栽種率逐年增長。”在雞翅嶺村委會辦公樓里,該村黨工委書記湯柱森透過玻璃指向不遠處的山頭,看著長勢良好的莞香樹,不禁有些感慨。
讓湯柱森感慨的不僅有種香帶來發(fā)展的憧憬,也有當初棄香而去的“傷痛”。從他的口中,我們可以得知莞香在雞翅嶺村的“前世今生”。
根據雞翅嶺村湯氏族譜記載,雞翅嶺村自明代開始種植莞香,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明朝永樂年間,湯氏第九世祖湯細弟舉家遷居至大嶺山,開啟了大嶺山雞翅嶺村湯氏的歷史,同時湯細弟也是雞翅嶺記載引種莞香的第一人。自此以后,雞翅嶺村開始逐年培育種苗,并推廣到鄰近村莊,有沙巖紅壤土的大塘朗、馬蹄崗、新塘等周邊村均有種植。在清朝時期,雞翅嶺村種植的香樹以十萬計,成為南粵地區(qū)木香的主要產出地。
也許那時湯細弟沒有想到,他種下的第一株莞香會成為湯氏一族的精神香火,也成為后世的謀生之技。而各地都在種植莞香,為何雞翅嶺村就特別有名?湯柱森介紹說,種植莞香,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莞香樹尤其偏愛一種被東莞人稱為“磽確”的土壤,雞翅嶺村就是憑借著豐富的“磽確”土壤,產出上好品質的莞香。這種莞香,也是大家熟知的“女兒香”。
說起“女兒香”的由來,還得從一段傳說佳話講起。相傳康熙年間,雞翅嶺村著名香農湯茂千起早摸黑種植香樹,其女乖巧孝順,采香務農,陪伴左右,父女情深。父親愛女情切,每年鑿取香木,便藏起上等牙香,備為女兒嫁妝。女兒遠嫁他鄉(xiāng)后,每日清晨,燃點牙香,盡表對父親的思念之情。鄰里街坊聞香而至,問及所燃何物,女兒答道:女兒香。
從此,“女兒香”的芳名不脛而走,不但傳遍大江南北,還一度成為朝廷的貢品?!芭畠合恪币裁麚P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奇香”。
起伏:
莞香文化在跌宕中重拾
時代的變遷總會有它特定的印記,歷史悠久的莞香種植也曾瀕于絕跡?!?978年前后,村民大肆砍伐香樹,導致香樹幾近滅絕,僅剩三株。”回憶起當年的“慘狀”,湯柱森仍心有余悸。但香樹命不該絕,僅存下來的三株香樹年年產果,愛香的村民則把香果摘回家,培育出一批樹苗。
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上世紀80年代,雞翅嶺人利用承包土地,大力發(fā)展“三高”農業(yè),種植水稻、荔枝、柑桔等,集體大辦畜牧業(yè),養(yǎng)豬、養(yǎng)雞、養(yǎng)鵝一時成為集體收入主要來源,80年代末全村集體收入是1978年近3倍。
上世紀90年代初,雞翅嶺村積極招商引資,陸續(xù)建廠房發(fā)展工業(yè)。1993年,雞翅嶺村引進了第一家外資企業(yè)——華美木業(yè)制品有限公司,為工業(yè)發(fā)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此后,大規(guī)模招引“三來一補”和“三資”企業(yè)。40年的發(fā)展,雞翅嶺村已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擁有3個工業(yè)園區(qū),各類企業(yè)110多家。
“當時村民要不進廠打工,要不做起小生意,只有個別年邁的香農仍堅持種植莞香?!闭勂疬^往,湯柱森認為有得必有失,但莞香傳統(tǒng)依然艱難地保留了下來。
改變,從2000年開始,此時正值東莞實施“文化新城”戰(zhàn)略,莞香文化備受關注,莞香種植從那時起被重啟?!半u翅嶺村的莞香種植不該絕?!睖f,時任村主任的他召開會議,宣傳發(fā)動村民重種莞香,傳承香文化。為此,村里免費為村民發(fā)放莞香樹苗,并對香農給予少許補貼。
這期間造就了湯錦華、湯劉仲等一大批精通莞香種植、銷售的莞香文化傳承人,成為雞翅嶺村謀劃第二次“綠色”轉身的中流砥柱。
傳承:
#p#分頁標題#e#香農多年耕耘,莞香終成蔭
“莞香畢竟是我家鄉(xiāng)的一種比較特殊的植物,作為雞翅嶺村人,我心里一直都在琢磨,莞香不僅是祖輩留下來的謀生之技,而且是雞翅嶺延續(xù)下來的文化,我有責任傳承下去。”出生在莞香世家的湯錦華,其祖輩都是香農,老父親寄望他把這份祖業(yè)傳承下去。外出打工多年后,湯錦華在2000年返鄉(xiāng)開展“莞香復燃計劃”,從事莞香培植,傳承制作技藝。
二十年間,湯錦華不斷鉆研和實踐莞香的制作技藝,逐步將雞翅嶺村的莞香制作技藝完善地傳承下來,并形成了獨有的技藝特征。在掌握了莞香制作技藝的核心技術后,湯錦華無私地將技藝傳授給村里的其他香農,帶動雞翅嶺村的莞香文化產業(yè)發(fā)展。
2019年,在廣東省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湯錦華成功入選為莞香制作技藝傳承人?!拜赶愕膫鞒羞€得看下一代人?!泵鎸赶阒谱骷妓嚭罄^無人的困境,早在10年前,湯錦華又著重培養(yǎng)兒子湯俊偉學藝,使數百年莞香制作技藝得以世代傳承。
湯劉仲八九歲時就跟著父母,挑著十多斤的莞香到寮步鎮(zhèn)的牙香街賣香。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血氣方剛的湯劉仲一口氣承包了150多畝土地,種植荔枝、龍眼等作物,也曾小有收獲。然而好景不長,由于技術不成熟,肥料等成本上漲,他遭遇了挫敗。
后來母親得了一場大病,臨終前叮囑湯劉仲:“湯家人祖祖輩輩種莞香,一定不能丟了這個根?!睍r至今日,湯劉仲遵循遺訓,他的兒子、侄女等都加入種植的行列,成為雞翅嶺村種植莞香最大的家族。
得益于一眾莞香種植人多年耕耘,雞翅嶺計劃每年種植1萬到3萬棵莞香樹,還組織專門的工作人員,平日里為莞香樹打蟲、施肥,力保莞香樹在雞翅嶺的土地上茁壯成長。
種植莞香樹的目的是產香,雞翅嶺村委會副主任湯偉倫介紹,這些年村的工作要點在于如何保育莞香樹苗,近兩年才開始關注產香,往后,雞翅嶺將逐步探究產香工作。
如今的雞翅嶺村,不僅成了名副其實的“廣東省莞香(女兒香)文化之鄉(xiāng)”,莞香培植與開鑿(傳統(tǒng)手工技藝)還入選“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在2019年舉辦了“首屆女兒香文化節(jié)”。目前,擁有1000多畝的香山古林,以及“貢香居女兒香”等莞香種植基地。
未來:
打造“一莞十香”文化品牌
走進雞翅嶺村,沿路上都是莞香樹,再往村里走,莞香樹綠色的枝葉不斷從民居的院子里探出頭來迎接客人。村委會前面的中心公園綠化優(yōu)美,園路蜿蜒通幽,莞香文化墻雕、景墻、雕塑等點綴其間,不時有三三兩兩的村民在公園內散步,孩童在此嬉戲。一旁的百年榕樹就像一把巨大的綠傘,村民不約而同地坐在樹下聊著新鮮事兒。這些年,話題更多是家鄉(xiāng)的變化和莞香的傳承。
孔金煥1993年來到大嶺山打工,兩年后嫁到雞翅嶺村。作為一名外來媳婦,她目睹了村的滄桑巨變。“封閉偏僻,進村只能走泥路,一下雨坑坑洼洼,滿身都是泥土。”憶起當年,孔金煥有點“后悔”,“實在太窮了,別人問起是哪個村的,都不敢回答?!?/p>
村民的“難言之隱”刺痛了村“兩委”班子。加之近年來家具廠不斷外遷,村集體收入面臨壓力。幸運的是,隨著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美麗幸福村居建設的深入推進,雞翅嶺村迎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這也讓湯柱森干勁十足,分外激動。
“我們村接下來將打造‘一莞十香’的文化產業(yè)品牌?!睖钢?guī)劃圖告訴記者,未來雞翅嶺將進軍生態(tài)經濟,鞏固工業(yè)經濟,探索地產經濟。
縱觀雞翅嶺村生態(tài)經濟的藍圖,始于女兒香,又歸于女兒香。“莞香文化要形成產業(yè)才能可持續(xù)?!睖赜谐伞跋恪?。依托1000多畝山地,建造一個大規(guī)模的莞香生態(tài)園林,作為莞香的培植和開發(fā)園區(qū)。繼續(xù)探索莞香的產業(yè)化生產,引進更多莞香產品技術開發(fā)企業(yè),如莞香藝術加工、香料加工生產、旅游用品生態(tài)等企業(yè),生產各種香制品,開發(fā)莞香木雕、莞香藝術盆栽。從種植到工廠加工成品,再到銷售或者展覽,從而形成莞香產業(yè)群,讓“香村”名副其實。
扣住本土莞香文化,村里的基礎設施和環(huán)境也得以提升,詩意居住成為現實。立足自身特色,雞翅嶺村從村莊區(qū)位、產業(yè)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鄉(xiāng)土氣息、田園風光、優(yōu)秀文化出發(fā),注重發(fā)揮文化特色,保護歷史資源,以規(guī)劃統(tǒng)領營造特色,重點推進“打造一片美麗田園”等“十個一”建設項目,并通過開發(fā)制香游覽徑、品香游覽徑兩條游覽路線,提速“香村”建設。
環(huán)境改善了,鄉(xiāng)村變美了,生活更好了,自然引得“鳳凰”棲息。匯成真空研發(fā)生產基地項目等優(yōu)質項目紛紛落戶,集體經濟穩(wěn)步上升。至2019年,全村純收入1500萬元,資產總值近1.6億元。
點燃一爐女兒香,回望匆匆走過的數十年歲月,湯柱森感嘆雞翅嶺村以前因落后被人熟知,現在卻因莞香四溢而聞名?!奥纷舆x對了,村民們就能過上好日子?!彼f,村民腰包鼓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困難的村民問題解決了,這是最幸??鞓返氖隆?/p>
“我相信,雞翅嶺村發(fā)展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有溫度,這幸福日子啊,還長著哩!”孔金煥滿臉喜悅,笑得如此燦爛。
記者 袁健斌/文 程永強/圖#p#分頁標題#e#
上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