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的筆試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求職的時候,誰沒有做過一兩次呢?厚道一些的單位,會提前告訴你大致的考察范圍和目標;嚴苛一點的單位,會出些難題好好考一考你的專業(yè)水平。不管單位考試的形式如何,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但今天,有位同學的經歷只能用“匪夷所思”來形容了。
據其介紹,這位考生今天參加了中國銀行的筆試。四十分鐘內要完成英語三十道單選和五篇長閱讀。這也就算了,考題中還包含“三層矩陣、粒子的靜態(tài)能源公式、不定積分、高等數學、太陽系天體運動原理、原子什么量子數、什么洛朗級數展示、計算機題、線代,就差醫(yī)學沒考了”。難怪,考完之后這位考生無奈地表示,“實在不想招人不必這么來難為人了?!?/p>
該話題很快沖上了微博熱搜。在社交媒體上搜索可知,被上述題目難倒的,遠不只是這位同學。網友們的吐槽很說明問題:“我以為是在招總行行長呢”“做完感覺招的是中科院儲備院士”。入職銀行,是否一定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日常上班用得到那些高大上的知識嗎?每位讀者心中,都有答案。
面對這位同學的“不幸遭遇”,有往屆考生在評論區(qū)里安慰,“不管考得怎么樣,都會讓你進面試的”;也有網友猜測,“會不會早就內定了人選,面試不過是走個過場?”
有意思的是,我們無從了解這兩種看法是不是真的,有多少根據,但它們指向的結論卻是一致的:這筆試,真的就是在做“無用功”。那么問題就來了,既然這筆試純粹就是擺設,何必還要浪費大量資源,浪費考官、考生以及相關人員的時間呢?
浮夸、無用的筆試題更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的是一家單位的工作作風。是把力氣花在提升基層員工的基本素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還是把精力用在無關痛癢的裝點門面上?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才能求得更大發(fā)展,帶來更好的服務質量,這對任何一家單位來說都是一樣的道理。
通過“奇葩筆試”培養(yǎng)出來的員工,很可能是一個只有假把式而沒有基本功的“武林高手”,在實戰(zhàn)中不堪一擊。有位網友的吐槽挺有道理:“請該銀行總行派一位行長級領導參與答題,能得20分就行”。要不,真試試?